看完《侏罗纪公园3》,孩子可能又问:“爸爸,恐龙生活在侏罗纪,那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纪?”
晴天去爬山野营,孩子的好奇会再次蹦出来:“山是石头做的,那石头是什么做的?”
一些诸如“世界上最高的山”之类简单的问题,一般都在认知范围内。但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真能把大人给问住!只好先拿出缓兵三连击:“你猜!”“等你长大就知道了!”“我当然知道,但想让你自己探索!”
看到孩子的注意力终于转移,艰难回应的大人才长舒一口气。话虽如此,心中仍不免唏嘘:人在长大过程中,竟是会渐渐失去好奇心的。这些大人们也曾好奇不已的问题,现在由孩子们提起。一知半解的我们,也因生活、工作的压力,放弃了答案的找寻。
穿越回45亿年前,回溯地球形成的漫长旅程。从安德烈斯大断层,到马里亚纳海沟,地球内部能量所驱动的动力地质作用塑造着海洋和大陆的形态。
从最幽深的海底,到最高耸的山脉,从干旱炽热的沙漠,到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不同海拔、纬度、地形、气候造就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使形态各异的物种在不同的栖息地惬意地共享这颗巨大蔚蓝星球。
在生活中寻常可见的花鸟鱼虫之外,还有许多奥妙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坚硬如花岗岩,柔软如含羞草,微小如水熊虫,庞大如蓝鲸;憨态可掬的鸭嘴兽、肩披锦衣的马来八色鸫、身穿盔甲的六带犰狳、外形奇特的环尾狐猴……
这个夏天,和孩子一起踏上发现之旅,探索世界的天马行空,遍览人间的山川河流,见识稀奇古怪的世间万物。
现在开通/续费「三联中读·数字刊年卡」,限时赠送《DK博物大百科》(大开本全彩精装典藏版)!
上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生活了1.5亿年、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
生物灭绝,对45亿岁的地球来说,不是新鲜事。2.5亿年之前,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事件,导致几乎95%生命灭绝。有科学家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地球环境,与这次大灭绝事件爆发初期的情况非常相似。
在2022年第29期《生物大灭绝时刻: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秘密》中,你将回顾地球数十亿年间生命曾经历的大爆发、物种曾遭遇的绝境。这些过去也能作为未来的启示,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了解自然,探索地球,不仅为孩子拓宽眼界、增长见识,更能让他们明白生命的伟大,对世界存有敬畏之心。
与动物相比,静默无言的植物并不为人注意,尽管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妆点着钢筋水泥的城市。我们期待盛开的鲜花,期待雨后的鲜草香。尤其是在寒冬后,期待迎春、玉兰、丁香满心欢喜地带来春天的消息。我们带孩子走进公园或森林,聆听微风吹过树梢,触摸阳光下的枝条或花瓣,感受植物蓬勃的生命力,以疗愈内心的疲惫,获取与自然的连接。人类,不能没有植物。
为什么我们与植物如此亲近?为什么在绿意盎然中,我们会感到灵魂的放松与内心的宁静?2019年第17期《植物的智慧:自然如何疗愈心灵》与你一同探讨植物的色彩、芳香、阳光、声音带给内心的影响与改变。
我们经常讶异于孩子们脑海中的奇思妙想,以及他们对于科学和知识最原始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当他们在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专心致志地学习,沉浸在内心的科学世界,作为成年人,都会对这些“小小人”升起一股敬佩之意。
珍视并鼓励孩子对于科学的求知,在人生的奠基期,为孩子的思想中播洒下科学的种子,与孩子一起探索科学。不仅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眼界,更能为孩子从幼年建立起逻辑思维体系,有助于之后对世界进行系统认知,无形中提升孩子的学习。
为何诞生于17世纪的牛顿,至今仍在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已成为人类理性的象征?在《理性的力量:一本改变人类历史的书 牛顿〈原理〉诞生300年》中,我们回顾了牛顿和他的著作,试图从300年前主要在英国发生的科学革命中,理解人类理性所能达到的高度。
“黑洞”“相对论”“宇宙大爆炸”“薛定谔的猫”“量子力学”……这些高深莫测的物理学词汇,从何时、如何悄然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量子与相对论生活:被推翻的机械性宇宙》梳理了第二次科学革命中的标志性人物:爱因斯坦、开尔文、普朗克、海森堡……
养育孩子的过程像是一场修行。孩子长大,思维日臻成熟,无形中拓展着我们作为家长的思维边界和人生可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有时竟是家长:重新学习,重新体会,将没走过的路再走一次,将错过的风景重新欣赏。
如今语文学科占比不断提高、外语学科重要性被削弱的教育大背景下,外语学习适合从几岁开始,又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几岁学英语:亲近外语的方法论》尝试解决这一“千古难题”。
近年来,“原生家庭”一度成为网络热词。成年后,网友们含泪控诉那些对子女人生全盘操控的父母。如何避免过分掌控对孩子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阅读《中国式青春期:我们的偏见与误读》后你或有答案。
新中产一代,向上是精英阶级的压力,向下是跌入底层的不安。你是否也在因生活的焦虑而“鸡娃”?《不焦虑方法论:“鸡娃”与自驱力》探讨了“鸡娃”父母们背后深层次的焦虑来源。
每年夏天,我们都会推出「夏日阅读」专题,供你在炎夏的家中,一边吹着风扇、吃着西瓜,一边重温阅读的乐趣,就像回到记忆中无忧无虑的童年。
更好的是,这就是你的孩子现在正在经历的童年,而身边有你的陪伴。不同的主题,丰富着阅读体验 ,拓展着人生的可能。
“7岁的那一年,抓住了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为什么我们一切美好的记忆中,少不了蝉鸣、树荫、花香?《在自然中:文学、哲思、博物和行旅》使你不必经受炽烈阳光的洗礼,亦能寻找清凉与自在,感受人间诗意,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从阅读中获得愉悦、抚慰?《世界的另一个入口:行走、想象、发现、情感和美》阐述了众多阅读爱好者的心灵共鸣。通过阅读,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
如果你是推理迷,不要错过《烧脑的推理:侦探并不必然知晓真相》。通过回顾侦探小说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当秩序的渴望与理性到的主宰逐渐瓦解,侦探小说的重心逐渐偏向命运,关注必然之外的偶然,将可知与不可知相互交织,为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
现象级热点、现实议题、精神困局、亲子教育、生活情调、环球旅行……你想知道的,你没来得及了解的,我们都准备好了。
数字刊年卡用户,不仅能获得自开卡日起1年内所有新刊的浏览权,还能畅享过往27年《三联生活周刊》精华内容!
三联中读APP、三联生活网,都有标题和内容检索的功能,在搜索框中输入想了解的话题,马上就能了解相关内容的全部报道。
每一期面世后,我们都会邀请当期撰稿主笔记者和嘉宾,围绕当期杂志主题,以智性与个性的视角,讨论变化中的生活和世界,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
单是一年《三联生活周刊》《读书》《爱乐》杂志的订阅,就要15×52+15×12+20×12=1200元,更不要提往期刊单独付费要花费多少。现在在388的日常价格上不仅再降90元,还加赠《DK博物大百科》,不到3折的优惠,错过就没有了。
“在微观的层面上,我们与脚下的岩石并无二异。这些数亿年前生活在这个星球的生物们的遗骸,与我们的组成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我们身体中的氢来自于宇宙大爆炸,碳来自于恒星内部核聚变,铁来自于超新星的爆炸。为什么人要亲近自然,从大山大河中找到精神最终的平静,我们与世界万物皆是宇宙星辰的孩子。”
活跃的地壳、多变的气候、生命的起源、物种的进化……地球生命在45亿年间从无到有,由简至凡,历程宏伟,惊心动魄。倘若地球的历史稍有不同,今日的我们便不复存在。
从安德烈斯大断层到马里亚纳海沟,地球是如何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现在的模样?而与世间万物共享蔚蓝家园的人类,作为“生命之树”上的微小分支,又如何影响百万种生物以及整个地球?
玄武岩、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砂岩……我们脚下的岩石由地壳固化而来,由多种矿物组合。稀疏平常的岩石,竟是地球生命成形的基础。
来自亿万年前的化石贮藏其中,映示着远古生命演化的轨迹。在过去5.3亿年间生活过的绝大多数生物都已灭亡,当我们望着它们残存的骸骨,似乎还能感受到它们当时的生机,感受同为地球之子的血脉连接。
细菌、藻类、有孔虫、鞭毛虫、囊泡虫……那些肉眼无法捕捉到的微小生物体,竟在地球生物圈占据着统治地位,是百万种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底层营养物。
“低调”的微生物们用难以察觉的方式,发挥着关乎地球生死的作用,悄无声息地生活在海洋、湖泊、泥土中,“深藏功与名”。
从渺小的苔藓、蕨类、藤类,到被子植物、参天松柏,植物构成了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美丽旖旎的有花植物更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社会的艺术馈赠。
为什么睡莲可以浮在水面上?气生根是什么?多肉植物为何如此演变?“桃金娘”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在美貌之外,也许我们对植物并不了解。
家族庞大的菌物曾被归类为植物,但如今它们已自立门户。伞菌、牛肝菌、孢子菌、子囊菌、木耳、地衣……偌大的蘑菇王国,远不止美味的金针菇与平菇。
蘑菇们吃什么长大?地皮菜是植物还是菌物?美味的竹荪学名是什么,为何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虽菌鲜味美,但要小心,有毒的可不只有红蘑菇!
斯芬克斯猫、环尾狐猴、信天翁、䴙䴘、鼩鼱、儒艮……动物是人类在地球上最熟悉的生物。形态各异的昆虫,深海中神秘的水母、章鱼,羽毛艳丽的鸟类,强壮有力的狮子、老虎,等待我们正式与它们相识。
你知道火烈鸟的“真名”是什么吗?为何翠鸟的羽毛如此艳丽?什么是六代犰狳,为何它长着坚硬的铠甲?动物世界太过纷繁辽阔,孩子们一定翻开书后沉浸其中,乐不思蜀!
《DK博物大百科》由博物学领域享誉全球的史密森学会提供学术和资源支撑,是美国史密斯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100周年纪念出版物。由被誉为“百科专业户”的英国著名出版机构DK组织编写出版,“DK出品,必属精品”。
各种语言译本,全球总销量已经突破40万册。引入国内后,更由十几位中科院顶级专家学者耗时6年翻译审校,保证科学性、学术性。看看名单,感受一下:
DK出版机构在行业内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出版理念:“一幅好图胜过千言万语”。
全书涉及5000+个物种,国际摄影师春夏秋冬跑遍全球,拍下6000+张实拍照片,其中不少是独家拍摄。从沙漠到热带雨林,只为忠实记录地球。
在全彩印刷过程中,经过多次精准校色,力求百分百还原动物、植物、岩石的颜色、纹路、肌理。打开这本书,仿佛里面的生物就站在我们面前,比看纪录片更加直接!
虽然有几千张精美图片,但《DK博物大百科》可不是一本图画书,而是系统性的百科全书。
为了防止孩子欣赏图片太过入神,这本书设计了详细的阅读指南,教孩子科学使用本书,为孩子搭建系统认知框架,拒绝“走马观花”式的“看热闹”。
每张图片旁都有密密麻麻地注释文字、拉丁学名,也让孩子在图文并茂中阅读,增加阅读的乐趣,收获满满干货。
当你收到这本书,千万不要让孩子帮你去取快递,因为:孩子拿不动!这本“沉甸甸的知识”,足足重7斤!
摆在书架上,它便是随时随地探索地球的“任意门”,将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动物园、海洋馆一次性搬回家。
大开本全彩印刷,美如画卷,学习之余赏心悦目。送给亲戚朋友也拿得出手,感受沉甸甸的知识分量。
《DK博物大百科》单独购买要458元,现在购买,能以3折不到的价格购入一年的《三联生活周刊》+《读书》+《爱乐》,还能免费获得600+页的《DK博物大百科》!
无论送给自己孩子阅读,抑或是赠礼亲朋好友,或是成年人自我提升,都是探索地球、丰富博物知识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