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4月,武汉最热的两个字莫过于“赏花”,但如果外地游客问“来武汉都能看什么花?”估计很多本地人都会脱口而出“梅花”、“樱花”,其实,武汉还有些花种是“躲在深闺”。如果仔细盘点会发现,武汉几乎一年四季都能看花:春季看樱花,夏季看荷花,秋季看桂花,冬季看梅花。

  借武大盛名身价倍增的樱花,近两年颇有压倒武汉市花之势,每年来汉赏樱花的游客突破百万人,其中,武大和东湖樱园是外地游客来汉赏樱的必选之地,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二者在花色、品种及地理位置上形成互补,但又彼此在暗暗较劲。

  从花色上来看,武大樱花以白色为主,而磨山樱花花色较多,白、红相间,还有罕见的绿色樱花“御衣黄”;从株数种类上看,武大以日本樱花、山樱为主,约10余种、千余株,而磨山樱园号称“世界三大樱园之一”,植有50种、1万余株樱花;论树龄树相,武大樱树年纪较大,高大粗犷,磨山樱树则稍显低矮,平均树龄10岁,此外,武大樱花花瓣较大,磨山樱花花瓣显得很娇小。不过,这些差异对游客来说是个利好:可根据喜好进行选择性地观赏。

  近几年,为了躲清静,很多人开始挖掘除了武大和东湖之外的赏樱地,其中,湖北博物馆、晴川阁、洪山礼堂、堤角公园等地也是樱花烂漫,别有一番情趣,还有青山公园的近千株樱花,凝霞散景、惹人流连。

  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美称的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原产于黄河流域,尤以洛阳、菏泽一带为盛,其生长习性很不适宜南方的土壤、气候,因此自古便有“江南无牡丹”之说,武汉的园艺专家经过9年的潜心研究和精心培育,终于攻克了“北花南植”技术难关,使牡丹在江城安了“家”。

  东湖牡丹园高级工程师陈汉霞介绍,说牡丹最娇贵,首先是其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牡丹耐寒、怕湿,为了让其在武汉扎根,不得不耗资把园内的平地改造成坡地,并开挖出一条条导流槽,便于雨水往低处流,还在地下安装了数千米的排水沟,用于排水,连土壤都用沙土和有机肥改良过。

  牡丹的娇贵还体现在其花期短,平均花期仅7天左右,“花不等人”,错过了就只能等来年才能看得到,为此,园林专家想到了“夜间赏牡丹”的点子,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与牡丹亲密接触。

  “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在武汉燥热的夏季里,来到凉风习习的东湖边,欣赏露珠含于上的满塘荷花,着实是一种享受。在磨山荷花研究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荷花品种资源圃,4个品种群、700个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在这里,既能看到世界上最大的荷花“舞妃莲”,又能一睹世界最小的荷花“小精灵”,如果够幸运,还能观看到“并蒂莲”的芳容,该花属于千瓣莲类,是花中珍品,被看作是爱情的象征,只能天然生成,很难人工培植。而东湖的并蒂莲品种更为特殊,名叫“锦霞”,花色为红色,重瓣,花开时“红艳如霞”,很是好看。

  一树金黄色的小花馨香四溢,为桂花赢得“花中香王”的美誉,宋代韩子苍曾赞其“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这种过去主要点缀于公园、景区等僻静处的庭院植物,如今越来越多地在江城主次道路、广场、街头游园等公共场所现身,成为“扮香”江城的主打树种。

  除了汉口江滩、百步亭游园、黄浦路等地外,磨山桂园内的100亩、万余株桂花每年都会吸引上万人前往,可谓是八里磨山、十里桂香。天气干燥的午后,市民可携三两好友,到园中静静欣赏丹桂、金桂、银桂等桂花珍品,漫步于桂花园中,金风送爽、桂香扑鼻,丹桂飘香、花海香涛,好不浪漫。

  因花开二月而得名的“二月兰”可谓是武汉最低调的花,一是因为其长在地上,姿态较低,二是在百花盛开的春季,如果只有一两棵,它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游人的注意,但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笔下,二月兰虽然低调,但风格较高,“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在如潮的人流都把目光放在高挂在树枝上的樱花、梅花时,不妨低下头来,欣赏一下俯卧在地面上的二月兰,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在东湖牡丹园内,有百余株酷似牡丹花的花朵,经常被游客认错,如果不经人提醒,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名字叫“芍药”。

  芍药自古就是中国的爱情之花,其花语是“美丽动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古代男女交往,经常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从外观上看,芍药与牡丹花极为相似,因此二者又被并称为“花中二王”和“姊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