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数量增多、功能升级令人欣喜,如何让口袋公园得到可持续的管理维护,从“增绿”变“常绿”,是各地必须面对的课题。垃圾处理、设施维修、绿化管护……这些都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对此,一些地方在积极进行探索。比如,建立管护制度并加强日常巡查管理,聘请周边居民担任“市民园长”,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升级园区智能设施等。

  因地制宜是关键。冯庆与团队拿出一个大胆方案:采用高达5.5米的铝合金幕墙搭配垂直绿化。一方面可以用特制格栅将变电所出入口和各类箱体隐蔽于其中;另一方面,高高的幕墙在延伸绿化空间的同时,降低了大量人流往来踩踏绿地的概率,同时借用移步异景的手法让行人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园中风景,避免长时间驻足造成聚集。

  选择庭院内种植的花草树木也要讲究科学,既要符合街区氛围,还要抗寒冻、耐踩踏、易养护。比如同福花园的立面花墙最初采用多种花卉组合,后来发现每种花卉的花期不同,常常有的开得正艳,有的却已枯萎。经过调整,最后确定以常绿植物为花墙底色,搭配同一种花卉的不同花色,既提升了花墙效果,也降低了养护成本。

  冯庆介绍,口袋公园占地虽小,但常规养护要求很精细。去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出台《上海市口袋公园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在《意见》的指导下,养护企业在一级绿地养护标准的基础上再做加法。“在植物景观的维护上,我们一方面制定养护标准,对乔灌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内容和流程进行规范;另一方面,要根据苗木、花卉的生长习性、季节变化等,制定个性化养护方案。”冯庆说。

  悉心呵护着这方绿色天地的吕军是这座口袋公园的“市民园长”。在江汉区,利用边角空地建成的口袋公园已经有38座。“每座公园都配有专门的园林养护人员,但毕竟人手有限,难免出现管理缺位。”江汉区园林局绿化队队长连建辉说,为了发动居民共同管理好家门口的这些绿色空间,去年初,通过各口袋公园附近的社区推荐,江汉区挑选了首批18名口袋公园“市民园长”,吕军就是其中一员。

  “一边散步,一边工作。我们有个口袋公园‘市民园长’工作群,反映问题、提出建议都能在群里说。”吕军笑着说,他一般每天早晚两次来到楼下的复兴体育公园巡园,主要是协助、配合养护单位维护园区环境和秩序,管理和劝阻不文明行为,对日常养护工作进行监督,发现并及时反映公园存在的问题,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帮助等。

  在江苏省扬州市,口袋公园已有58个,针对其数量多、分布广、要求高、养护难的现状,扬州在夯实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公众力量,探索公园社会化管理新模式。从2020年起,扬州市住建局联合扬州市民观察员协会组建起一支志愿者队伍,市民观察员化身“城市公园‘啄木鸟’”,每季度开展一次公园管理社会巡查,并进行市民对公园管理情况的满意度调查,及时将收集的信息提交给住建部门。

  更多

  口袋公园数量增多、功能升级令人欣喜,如何让口袋公园得到可持续的管理维护,从“增绿”变“常绿”,是各地必须面对的课题。垃圾处理、设施维修、绿化管护……这些都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对此,一些地方在积极进行探索。比如,建立管护制度并加强日常巡查管理,聘请周边居民担任“市民园长”,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升级园区智能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