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奏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奏曲”河口县群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小记
在中国西南的边境线上,河口县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成为了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庇护所”。在这里,生物多样性不仅带来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更成为了当地群众生态福祉的重要支撑。当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不仅获得了经济收益,更提升了生态保护意识。他们共同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共生。
“这只圆鼻巨蜥,又称五爪金龙,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必须尽快将它放归森林。”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张伟看着眼前这位特殊的“客人”,语气坚定地说。不久前,一只圆鼻巨蜥意外出现在河口县城区小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张伟和同事们迅速赶到现场,经过专业的处理,成功将这位“不速之客”送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雾,瑶山乡牛塘村委会护林员李小冰已经开始了他的巡山工作。他手持工具,穿梭在茂密的林间,认真观察着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木。“巡山对我来说,既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李小冰说。
八年来,李小冰一直坚守在这片山林间,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木。对他来说,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如同他的亲人一般。“每当看着这满山的青绿,我就会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李小冰笑着说。
在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站,工作人员平艳梅和同事们是野生动植物的“管家”。他们身着迷彩服,背着双肩包,带着照相机,穿梭在茫茫大山中,守护着这些珍贵的生命。
“我们的工作就是摸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极小种群植物在河口的分布和数量情况,为建立生态监测智慧管理平台打下基础。”平艳梅说。除了日常巡护外,他们还会不定期到群众家中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增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他们的努力下,河口县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在重点区域设置了24个值守卡点,布控红外相机200余台次,还有12个可以实时监控的摄像头。自2021年以来,动植物保护工作站共救助野生动物805只,其中包括蜂猴、倭蜂猴、熊猴、凹甲陆龟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生态红线是一条高压线,任何触碰这条红线的行为都会受到制裁。”河口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富超严肃地说。作为生态保护的决策者之一,他深知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在河口县,生态红线得到了严格的守护。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加强了对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全国首个县级极小种群植物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安全的生长环境。同时,成立了“脆弱生境野生植物河口研究基地”和“红河州中小学生实践基地”,为生态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河口县已成为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分布的“梦想天堂”。在这片天然氧吧里,万物共生、美美与共。而当地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共同守护着这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土地,在延绵193公里的边境线上,河口这座边境小城正以其独特的生态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黄健 梁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