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从乌鲁木齐飞那里时,我特地要了靠窗的座位,就为了从空中好好看看伊犁河谷。
万里无云,天空蓝到极致。天山顶峰,则白得耀眼。我看到,经年的积雪在群山间连成一片,汇成冰川,一条条冰舌向山下延伸着。生长着雪岭云杉的山脚,则有清清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汇聚成河,且越来越宽。两边平地,愈发广阔,且负载了畜群、田地与村落。这就是伊犁河谷,拜雪山冰水所赐,冲积而成。我问陪同的新疆朋友,此河为什么叫伊犁,他说,有多种解释,他最倾向于这一种:古时生活在这一带的人,用“伊丽伊丽”形容河水流淌的样子,就起了这么个名字。《唐书》中,便写作“伊丽水”。我听后从舷窗看下去,伊犁河在阳光照耀下果然是波光潋滟,“伊丽伊丽”。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到了。飞机降了高度却没去机场,而是以低飞姿态,沿着河右岸继续西去,飞了一段,才将翅膀一斜,从右岸转到左岸,溯流而上再回伊宁。机长仿佛知道我的心思,想让我多看一段河谷。这时,进入我视野的河谷壮观绮丽,河流的曲与田塍的直,对比鲜明;经霜的草木与收割后的稻田,色彩斑斓。我大饱眼福,痴痴地欣赏,直到飞机落地。
从到达伊宁的次日起,我与同行作家一起在伊犁河谷采访。我们的活动,本来安排在盛夏,因故推迟到暮秋。从伊宁市到可克达拉,从霍尔果斯口岸到霍城县,我们马不停蹄,四处游走。我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受这里的一切,还不停地用手机拍照、录音。后来发现,还是我的嗅觉感受最为深刻。
一种香气来自薰衣草。伊犁河谷是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地之一,有“中国薰衣草之乡”的美名。花季已过,花田还在。那些没有采撷干净的花籽,连同站在秋风中的花株,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那种香,优雅而清澈,让人提神醒脑。种花人向我们说,在盛花期,这里是紫色的海洋,香气馥郁的海洋,很多人一来就陶醉了。有一处大大的薰衣草园,竟然冠名“解忧公主”。那位当年遵从汉武帝的和亲旨意来此嫁给乌孙王的美丽公主,如今又以她的名字为伊犁的繁荣立了新功。在一些村庄,聪明的各族群众将民宿开在了薰衣草田旁边。我们在一户人家的二楼平台,坐在地毯上看夕阳,嗅着花田余香与主人说话。听他们讲,种了几年的薰衣草,好多人家的存款都超过百万元,仿佛在听现代童话。原来这薰衣草珍贵得很,可以提炼香料,做化妆品,制作枕包、香包等等。我们参观了一些薰衣草产品,那叫一个琳琅满目。
一种香气来自红花。我的家乡是鲁南农村,我从小只吃花生油,到北疆才知道,这里产的红花油是一种上等的食用油。我们参观了一家规模较大的榨油厂,他们用新工艺榨出来的红花油,清清亮亮,芳香四溢。据说,红花种仁含油可达55%以上,油中亚油酸含量高于其他油脂,长期食用可降低胆固醇。在伊犁河北岸走进一户人家,一位老太太说她刚从地里回来,采了一上午红花籽。说罢向我举起袖子:你闻闻这香味儿。她的衣袖上,果然散发着缕缕馨香。院里晒着的一些红花籽,颜色、个头都像葵花籽,但有四个棱儿。我剥掉壳尝尝,油渍渍的,香喷喷的。老太太又说,其实,她最喜欢采花丝,走进花地,满眼都是大朵的红花,自己也好像年轻了许多。说这话时,她的目光投向村外的田野,脸上现出向往的神情。乡干部掏出手机,让我看红花盛开时的照片。哦,天山红花真是美得很:它下面是蒜头形状的花球,上面的花朵则像一团火焰,在蓝天的背景上格外艳丽。据说,那花丝是名贵药材,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种植红花,有花丝与花籽两项收入,成为一些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一种香气来自馕饼。我以前去过南疆,多次吃馕,回来后对馕的香味记忆深刻。我一直认为,埃及人发明的面包,中亚人发明的馕,中国山东人发明的煎饼,是人类加工面食的三大杰作——都是用火烤熟,让香气充分释放,且能放置较长时间,是外出时携带的最佳食品(做煎饼的原料有多种,用麦子做的最香)。我这次去伊犁,再次与馕相见,却是在几个加工厂里,香气更为集中,更加浓郁。新疆馕的生产,好多地方已经是规模化、集约化了。伊宁市克伯克于孜乡的一个村庄里,有一家生产馕的合作社,许多烤炉热气腾腾,一些穿着白色工作服的维吾尔族男子在熟练操作,旁边刚出炉的馕饼摞得老高,来买馕的村民或批发商络绎不绝。有这样的加工厂,村民们不必自己烤制,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加工厂的管理者、师傅,乃至保洁人员,人人都挣工资,入股者还可以分红。在霍尔果斯市,离口岸只有几百米的地方,竟然有一家占地70亩、采取“加工+出口贸易+文旅”发展模式的馕产业园。它的外观像一座黄色城堡,城墙外有一组雕塑,展示传统的烤馕流程。进去看看,完全是大型工厂的车间化生产了,日产量可达几万个,有上千人在此就业。隔着玻璃,我看到了一组组工人,一道道工序,一箱箱成品。外面展厅里摆着的馕,大的小的,淡的咸的,统统是恰到火候的焦黄颜色,香气扑鼻。离开城堡,我们的车里竟也有了馕香,那是大家的衣服上沾染的。
还有一种香气,杂糅而成,是我在伊犁市区的六星街闻到的。六星街位于伊宁市区西北侧,六条街巷呈“米”字形,整个街区占地47公顷,居住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俄罗斯等七八个民族的居民,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多元文化的交汇地。我们于黄昏时分到达这里,沿街看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庭院和店铺,俄罗斯族的“列巴”“卡哇斯”,哈萨克族的奶茶、“奶疙瘩”,维吾尔族的烤肉串、烤包子,汉族的水饺、粽子,回族的炸油糕、羊杂汤……香气从各个地方飘散出来,在街区糅合在一起,氤氲成一片,让人直咽口水。不只是嗅觉与味觉,视觉与听觉也被调动起来了:在六星街的中心地带,蒙古族人在那里边唱边跳草原雄鹰舞,汉族人在跳广场舞,还有一对俄罗斯族青年男女从街巷深处走来,男的拉手风琴,女的唱俄罗斯歌曲。与我们同行的一位新疆老作家向姑娘做出邀请手势,二人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我们与一些围观者随着节奏拍手叫好。
在那一刻,我心中涌起深深的感动。我想起了伊犁河谷的历史,想起了几千年来各个民族在这里的命运。他们相互亲近、融合,也免不了一些龃龉和冲突。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伊犁河曾经和着多少歌声与哭声流淌!历史车轮驶入20世纪下半叶之后,这里才有了长久的安定和谐,有了各民族的携手前行。伊宁六星街,便见证了这一历史巨变。如今,这里飘荡的香气,连同整个伊犁河谷飘荡的香气,让无数人陶然若醉,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