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8日是南通籍著名中医学家、中国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方剂学科创建人、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逝世10周年纪念日。7月6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药协会联合举办了“国医大师王绵之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研讨会”。

  王绵之是南通籍著名中医学家、中国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方剂学科创建人、首届“国医大师”。

  1956年,王绵之这位中医十九代传人毅然向国家捐献了其家族自清朝道光年间问世的祖传秘方“王氏保赤丸”全部制作工艺。

  南通市人民政府将此交由精华制药集团的前身南通制药厂独家生产,至今已有60多个年头。

  作为进入江苏省非遗目录的中成药,王氏保赤丸曾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等多项殊荣,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名药。

  7月,正是王氏保赤丸的生产旺季,精华制药生产线上,技工们正在紧张地忙碌。

  一把银色的药匙,全长不过15厘米,在其顶端2厘米见方的空间内整齐而细密地排列着64个凹槽。年轻的技师们经手着“世间最轻的微丸”王氏保赤丸,60粒仅重0.15克。

  王氏保赤丸是南通王氏中医世家第17代传人王臚卿于清朝道光年间配制而成。1956年,王臚卿嫡孙王绵之毅然将配方献给了国家并亲授制法。

  建国后,王氏保赤丸的第一代传承人叫施又斋,这位自幼在王氏药店当药工的老人无儿无女,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钻研王氏家族传世名药的制作技艺中去,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在生产配料的关键阶段,施又斋日夜都守在生产车间,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样的绝世手艺,施又斋又传给了顾万霞。工匠的传承精髓是“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也就是说,工匠们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

  作为施又斋的女弟子,顾万霞始终铭记着师父的谆谆教诲:数百年历史的传世名药,制作工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顾万霞记得,有一次,就是因为泛丸少了一次粉,尽管旁人看不出其中的细微误差,她却被师傅当众训斥得流下了眼泪。“药是救命的,王氏几百年心血打磨出来的上品不能毁在我们的手中!”从此,顾万霞带徒传艺的第一课总要反复叮嘱大家。怀着对王氏保赤丸的敬畏之心,这种工匠精神延续至今,精华制药人从不敢越线多年来,精华制药人注重质量更特别追求细节,他们将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从不取巧。“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精华集团总裁周云中坦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们制造药品的过程是没有人看见的,但是只要你存了善心,用自己的价值观指导自己做药,老百姓就会感受到疗效,也会口碑相传,甚至世世代代口碑相传!

  从17岁进厂,顾万霞在精华制药一直干到退休,并先后收下了7名徒弟。如今,顾万霞虽然已退休6年,但每年徒弟们都会请她回车间指导,在她的面传口授下,一批批王氏传承人走向了成熟。

  微丸制作是一门绝活。首先要将药粉变成极其微小的母丸颗粒,向药粉中加入蒸馏水,做到湿度适中,捏之成团,推之即散,将具备了一定粘合力的粉团过筛,获得细如沙砾的母丸。

  泛丸是一项古老的中药制剂技艺,它巧妙地利用离心力让药丸变得浑圆,以水为黏合剂,让药粉逐层黏裹在药丸上。可是“大而化之”易,精雕细琢难,直径0.2毫米的母丸成品的标准是1.5毫米。

  王氏保赤丸有多种原料药粉,它们需要以特殊的顺序,分66次添加。每次添粉,单颗丸剂的增量在0.01毫米之内。因此,必须小心翼翼。这规矩是早就定下的:必须加66次,全部加上去绝对不行。层层上粉的工艺,直接影响着丸剂的崩解度,也事关人体对药品吸收的效果。因此,从母丸到成品,仅增加了1毫米,却需要5天时间打磨。66道工序,稍有分心,上粉就会不均匀。

  时代在变迁,如今,精华制药200多种药品生产线已进入自动化控制程序,但在加工丸药的提取车间里,仍可以看到老技师对粉碎后的原料进行手工反复筛制,进入后道工序仍由古老的泛丸锅匀速转动,娴熟的操作工们徐徐加入原料粉,直到每一粒小至菜子般的药丸从特定的筛网中漏出。

  正是因为精华制药仍采用古老的泛丸锅,配料、打粉、糅合等工序仍坚持手工操作,炮制方式一成不变,才使这款进入国家级保密配方的非遗名药在中华中医药大家庭中独领风骚。

  中药材最讲究的是“道地”。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川贝的产量越来越少,价格更是比上世纪90年代翻了数十倍。精华制药的质控专家几乎每年都要赶赴产地,实地查看川贝生产情况,提前与当地采挖的藏民签订采购合同,确保正宗原材料的供货不会受阻。

  淀粉是王氏保赤丸加工中不可少的糅合剂,可以加工淀粉的原料多种多样,而精华生产王氏使用的淀粉却几十年如一日从浙江金华一乡镇荸荠产地进货,尽管这里的荸荠与其他地区的品种价格相差四五倍,精华制药却坚持使用。他们认为如果一昧追求利润最大化,必将是王氏质毁之时。

  多年来,精华制药人始终把道地药材以高于中国药典的标准进行检验,把住了原料首道关。同时,为确保原料质量的稳定,他们多年前就投资数亿元,在安徽亳州、甘肃陇西等地建立了药材收购、加工基地。为了阻击不法原料商采用硫黄熏蒸原料,精华制药前年又投入巨资在皖西建起了国内中药制造业界规模空前、技术超前的无硫化加工生产线。

  60多年来,王氏保赤丸不仅治愈了无数的病患,还作为我国援外名药多次走出国门,在五大洲多个国家留下许多救死扶伤的动人佳线月下旬,精华制药集团接到中国医药对外总公司的来电:贫穷落后、疾病流行的西非小国加纳部分村落的儿童因食用被污染的野生木薯,造成肠道硬结消化不良而死亡,急需精华制药集团伸出援手,调拔王氏保赤丸救治。

  非洲民众的危情容不得精华制药人半点犹豫!集团总裁周云中当即带领相关人员急赴西非。在14天的行程中,他们先后深入到加纳数十个部落,送去了近万支王氏保赤丸,近千命悬一线的儿童转危为安。

  2018年3月,精华制药集团又派出专家组赴越南、柬埔寨,为“一带一路”上的建设者和民众送上了王氏保赤丸,为高温下常常因消化疾病和肠道疾病困扰的人们排忧解难。当地媒体相继报道,对中国中医药的神奇功能赞叹不已。

  王氏保赤丸作为中国名药已经造福人类数百年,为了进一步挖掘它的潜能,2018年,中国中药协会领衔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2家三甲医院对它在治疗功能性消化疾病和其他病患方面进行了临床跟踪试验。同时,精华制药还不惜投入资金,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就其治疗领域进行了高层次的试验。目前,多种数据初步证实,这款中华名药在肠道菌群调节方面有显著作用。

  国医大师王绵之逝世已经10年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药协会联合举办的“国医大师王绵之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研讨会”上,精华制药集团为弘扬王绵之的学术思想,支持我国中医药人才的成长,主动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资人民币100万元,用于支持对王绵之学术思想的研究传承活动、奖励特别优异的在校中医药学子。昨天举行的研讨会上,精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红宇代表集团数千员工表达了这份爱心。

  王绵之大师和王氏家族的经典名药王氏保赤丸为世界各国人民排忧解难声名远扬,为南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无限荣光。人们必将永远铭记王氏家族传承至今的 “工匠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和王绵之教授高尚的情怀,让精华制药人在传承和发展我国古老的中医药文化上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