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6日电 据俄罗斯《龙报》报道,今年5月,俄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新法律,禁止在家长给小孩登记姓名时使用数字、脏话、标点符号和职务等名词。此前俄罗斯父母给孩子取名没有任何限制,而且民政局不得不给各种奇奇怪怪的名字登记。事实上,除了一些奇怪的名字可能会引起社交不便外,对于外国人来讲,俄罗斯人又长又难记的姓名确实会令人困惑。该报特地为读者总结了俄罗斯名字的习俗与艺术。

  该报举例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在莫斯科与普京进行会谈时,安倍就直呼普京的名字“弗拉基米尔”以显示双方亲近,不过普京在听到安倍直呼其名后表情却略显惊异,场面有些尴尬。普京为什么会对安倍直呼其名“弗拉基米尔”后感到惊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哪些意义,在社交生活中该如何称呼才显得亲切又得体?

  俄罗斯人的姓名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名字+父称+姓。在俄罗斯,如果你问“娜塔莎去哪了?”通常得到的答复一定是“哪个娜塔莎?”因为重名太多了。更不用说什么安德烈、安东、伊万之类的名字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上姓,对方才知道你到底要找的是谁。

  上海澎湃新闻网报道,十月革命爆发前,为新生儿取名是俄罗斯教会的一项传统职责。而基督教化则对俄罗斯人名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在拜占庭神父到来之前的几个世纪里,古俄罗斯人秉承着自由取名的传统,例如,长得白的就叫Бел(别尔,白),老三就叫Третяк(特里基亚科,第三子)。当然名叫Дурак(杜拉克)的不一定是“傻蛋”,古俄罗斯人也相信“坏名字”反而能保佑孩子避开魔鬼的伤害,这和中国的“狗剩”是一个道理。

  东正教的圣人历又叫月份人名表,里面收录了2500多位圣徒,他们的名字被分配到了不同的日子。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末,圣历中包括900多个男名和250个左右的女名。

  这些圣人的名字大多源于古代拜占庭帝国的希腊人和与他们拥有文化和商业往来的古罗马人、古犹太人、古波斯人、古埃及人、叙利亚人、巴比伦人的名字。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俄罗斯人的名字和欧洲人、犹太人、阿拉伯人的名字都同根同源。而几乎所有这些名字都强调人们精神或体质上的优点,如“安德烈”Андрей——勇敢的,“叶卡捷林娜”Екатерина——纯洁。有名字则是强调与上帝的关系,“伊凡”Иван——上帝赠给,“玛丽娅”Мария——上帝所爱的。俄罗斯人也保留了不少独具斯拉夫文化特征的名字,如,“鲍里斯”Борис——为光荣而斗争,“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掌控世界(普京也叫这个名字)等。

  神父在新生儿洗礼前,先翻阅历书查看当天的历书名,是什么就给孩子取什么名。当然,圣历中的名字并不是平均分配的,比如“伊万”(源自“约翰”)就出现了170次,几乎隔几天就会出现一次,因此俄罗斯叫伊万的人格外多。总之,那时父母在给孩子取名这件事上并没有什么自主权,就算当天圣历上的名字足够多,要选哪一个也要经过神父的同意。

  俄罗斯人的姓氏出现的时间较晚,从13世纪开始,人们才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姓氏。俄罗斯西部古城大诺夫哥罗德地区的居民是最早拥有姓氏的俄罗斯人,在当地13世纪的古书中第一次记录了姓氏。

  北京人民网报道,15世纪,俄罗斯其他地区的大公们先有了姓,然后是贵族老爷获得了姓,地主在16和17世纪也有了姓。除了少数非常富裕的商人外,到19世纪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自己的姓,甚至连教会神职人员也是直到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姓的。

  1861年俄罗斯废除了农奴制,过去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开始有自己的姓。一部分农奴获得了地主的姓或者是地主的姓演变出的姓,因此出现了波利瓦诺夫村、加加林村、沃龙佐夫村、利沃夫金村等单一姓氏的村庄。

  《莫斯科晚报》报道,1985年,在莫斯科出现莫斯克瓦、莫斯科夫斯基、莫斯科温、莫斯科夫金等姓氏,这些姓都与莫斯科有联系。在离莫斯科不远的伊万诺沃市,每200个居民中就有一人姓伊万诺夫。直到上世纪30年代,俄罗斯国内各民族才都拥有了自己的姓氏。

  很多俄罗斯人的绰号后来也发展成姓,例如,沃罗比约夫(麻雀)、别利亚科夫(淡黄发男子)、切尔内绍夫(头发乌黑的男子)、莫尔恰诺维(寡言少语的人)、戈尔巴乔夫(驼背)、普希金(大炮)、托尔斯泰(肥胖)……

  由于信奉多神教,有人把动物当作神仙供奉,并根据动物的名称来给自己取姓,如乌特金(鸭子)、科罗温(奶牛)、扎伊采夫(野兔)等。熊是俄罗斯民族的图腾,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姓在俄语里是“熊”的意思。

  有些人的姓反映了其祖先可能从事过的职业,例如:萨波日尼科夫(鞋匠)、普洛特尼科夫(木匠)、邦达列夫(箍桶匠)、库兹涅佐夫(铁匠)……还有不少人的姓是根据他们的名字来定的。例如从瓦西里这个名字繁衍了50多个姓:瓦辛、瓦斯金,等。从伊万的名字繁衍了100多个姓:伊瓦金、伊万宁……一些名人的姓颇有含义。

  例如,“斯大林”意为“钢铁”,“列宁”是根据西伯利亚的“勒拿河”而来(因为列宁曾在西伯利亚流放),“高尔基”这个姓意为“苦的”。这些都不是他们的原姓,而是他们后来根据工作需要取的姓。1904至1905年俄罗斯与日本战争时期以及1914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大量征兵,很多入伍者获得了姓。多数是根据他们父亲的名字给了姓,还有些人则是根据他们的外表和特性给了姓。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产生的最典型的姓氏是斯米尔诺夫(意为立正)和诺维科夫(意为新兵)。还有的新兵获得的姓氏是卡劳洛夫(卫队)、什特科夫(刺刀)、萨布林(军刀)、卡普拉洛夫(军士)。

  按照传统,俄罗斯的新生儿起名是由神父决定,但一切在十月革命后都起了变化。1918年1月,在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930年之后,另一个弗拉基米尔(即列宁)签署了《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学校同教会分离的命令》,将革命后的苏联变成了一个世俗国家。根据列宁签署的法令,婚姻和生育的登记改由民政机关管理。这就意味着为新生儿取名的权力又从教会回到了父母的手中。而在一些先进分子看来,历书名是陈腐的旧时代的遗物,革命则应以一代新人取代旧人,因此革命后出生的新一代的名字应该符合未来新社会的特点。

  上海澎湃新闻网报道,20世纪初,不少俄罗斯家庭为了纪念十月革命,为孩子取下“红色”名字。比如奥克贾布林纳Октябрина,原意为十月。在苏联时期,有人叫特拉克托林纳Тракторина,这是为了纪念苏联工业化,原意为拖拉机;达兹徳拉别尔玛Даздраперма,这是“五一劳动节万岁”的缩写。

  知名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乌里扬诺夫)是一系列“革命新名”的来源。根据B.I。科洛尼茨基在《革命人名:20世纪20-30年代的俄国人名与政治意识》一文中的统计,二月革命以后,叫“尼古拉”的孩子的数量大大减少,而在沙皇时代这几乎是个烂大街的名字。与此相反,托列宁的福,“弗拉基米尔”的数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例如顿河畔罗斯托夫一地,在1908至1916年只有1.4%的孩子取名为“弗拉基米尔”,而到1922至1928年,这一比例暴增至12.4%。

  这股造名热潮在1930年代后逐渐沉寂下来,而众多新创的名字也只有极少数存留了下来,“革命新名”成为一代人的标签。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最受欢迎的名字依旧是亚历山大、谢尔盖、叶莲娜、娜塔莉亚这样的传统名字,历书名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融入俄罗斯民族的语言与文化,而曾经轰轰烈烈的造名运动,也随着时光的流逝、“革命一代”的凋零,最终成为历史角落中被尘封的记忆。

  俄罗斯人的姓名按其正常的排列顺序分别为名字、父称和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这三部分在称呼中并不总是同时使用的,而是根据不同场合、不同谈话对象而有所变化的。

  新华网报道,当谈话对象是已经熟识的人,而且年纪较自己大时,只用名字和父称来称呼对方,以表示亲热和尊敬。如:А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Еле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叶莲娜·尼古拉耶夫娜)等。

  如果谈话对象为已经熟识的人,但年纪与自己相仿或较自己小时,则可以仅以名字相称,也可以用名字的小称,以表示亲切。如:Александр或Саша(亚历山大或者萨沙),Наталия或Наташа(娜塔莉娅或娜塔莎),Елена或Лена(叶莲娜或莲娜)等。同学之间以名字的小称相互称呼。

  与年纪较大的熟识的人打招呼时,如果带有表示辈分的称谓时,通常只用名字的小称,如:Дядя Ваня(瓦尼亚舅舅)、Тетя Таня(塔西娅大婶)、Бабушка Валия(瓦莉娅奶奶)等。

  如果与谈话对象初次接触或者不太熟悉,则应以姓氏称呼对方,并在其姓氏之前加上合适的称谓,如:Господин Иванов(伊万诺夫先生)、Профессор Петров(彼得罗夫教授)等。

  俄罗斯人通常在介绍自己或向别人介绍他人时,才将姓名的三个部分全部说出,如:это мой руковадитель профессор Иванов Фе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请认识一下,这是我的导师伊万诺夫·费奥德尔·尼古拉耶维奇教授。)

  当谈话对象不熟识,不知其姓名,但知道其职业或职务时,可以以职业或职务称呼,但应在前边加上“先生”等合适的称谓,如:Господин ректор(校长先生)、Господин декан(系主任先生)等。但在商店或者酒店招呼营业员时,一般都称呼:Девушка(姑娘)或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年轻人)。

  当与完全陌生的人交谈时,则可以按其年龄、性别选用以下称呼: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年轻人)、девушка(姑娘)、мальчик(小朋友)、парень(小伙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