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花卉消费渐旺,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心鲜花店店主施诺这几天格外忙碌。“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喜欢用鲜花营造节日气氛,每到节日鲜花销量就特别好。”施诺说。

  如今,像施诺一样的鲜花店主已经不需要从遥远的南方进货。在牡丹江市阳明区“北国花都”寒地花卉种植基地,多个品种的鲜花已经能就近满足市场需求了。

  从市区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约15公里,就来到牡丹江市阳明区北甸村。村边高速路旁的坡地上,远远能看见一片深灰色的温室大棚,这里就是“北国花都”寒地花卉种植基地,是目前黑龙江省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也是黑龙江首个在冬季成功培育成活百合的花卉基地。

  拉开厚厚的保温门,只见大棚内一排排百合含苞待放。基地负责人黄巨君正在指导几名村民把成熟的百合花剪下,包装后发往牡丹江市区鲜花店销售。“今年行情好,效益也好。”黄巨君介绍,去年春节期间,他种的百合花和玫瑰花供不应求,今年他算好了各色花卉“倒桩”的时间,让更多品种的鲜花可以在明年元旦、春节上市。

  这个温室大棚可不简单。大棚采用双层薄膜,这种设计能更好地聚暖保温,还可以用手机智能控制器进行管理。“遇到下雪,只要按一下清雪按钮,棚顶就会抖动,将积雪清除,实现了全智能一体化控制。”黄巨君说,如果大棚里温度高了,系统会自动启动喷淋设备进行降温;如果太阳光照太强了,系统则及时启动遮阳设备;如果鲜花需要浇水、需要补充营养液了,系统也能根据具体情况自动完成。

  北甸村寒地花卉基地采取“承包+合作”的经营模式,在保证规模化、产业化的同时,在黑龙江全省率先实现了鲜花四季供应。“一直喜欢过节时买些鲜花。以前市场上都是以南方运来的鲜花为主,价格贵,花期也相对较短。现在有了本地的温室鲜花,感觉更好了。”牡丹江市民刘丽告诉记者。

  鲜花竞相绽放,高兴的还有北甸村党支部书记王超。“今年花卉基地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村民收入很可观。”王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基地智能化温室大棚一期建设了27个,还建有21个冷棚,年产花卉300余万株,产值可达500余万元。

  寒地花卉基地不仅强了村,也富了民。自从村里建起花卉“数字工厂”,村民王丽艳就来到这里上班,剪枝装袋样样在行。“离家近,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工资。”王丽艳说。

  当前,黑龙江全省上下正在开展能力作风建设,阳明区以解放思想求突破,将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与寒地花卉基地建设相结合,以能力作风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兴村富农。这些年来,朵朵鲜花代替了大豆玉米,为东北乡村找到了一条发展新路。

  如今,北甸村正在打造集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在北甸村,高产的温室大棚成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香饽饽”。“以项目带动增收,可以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后劲’问题。”王超说,“看到鲜花等产业效益好,陆续有村民回到本村,实现就近就业。明年村集体还将继续扩大农业、旅游等产业经营规模,实现产业稳步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马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