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处,那一处,着色的鲜花提醒我,春天已在眼前,虽然这个春天有点压抑。不能出远门,只好纸上旅行。
蔷薇还未开,“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句子却频现,大概虎年的缘故。它出自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原话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每一次读到,都有很强的画面感。这句诗具体而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无法说清的话: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
这应该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吧。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现代人一样复杂,也能像古人一样纯真。
沉浸在文字里,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正是“猛虎”与“蔷薇”这两种气质的注脚。而实际上每个作家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东坡并不全是“大江东去”,也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这样只适合十七八岁女子吟咏的句子,而柳永“晓风残月”的上半阕,那一句“暮霭沉沉楚天阔”,谁能说它婉约?王维以清淡取胜,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却也有“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豪侠义气;还有杜甫,“沉郁顿挫”之外,他是一个对美极敏感、极细致的人。只要生活让他得到一刻安宁,他的眼睛就会发现一些让人惊喜的美,哪怕非常细小。
他也喜欢花花草草啊。在成都的草堂,他写,“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你看,有绿有红,醒目异常,又是“绽”,又是“肥”,鲜活可亲。
这还是那个“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杜甫啊,让一个诗人在我们心目中活着的,不只是大节,还有细处。
这种对一花一叶的爱,不但无损他的大爱,反使得他对祖国、对百姓的爱更有血有肉、更可触摸。
在评述托尔斯泰的时候,有评论家借民间谚语中刺猬与狐狸的寓意,区分了作家的两种类型,算是“猛虎”与“蔷薇”的另一种解释吧。“刺猬型”作家认为艺术的“真诚”是第一位的,他们是写幸福的高手,但难以真正表现人的不幸;“狐狸型”作家则认为“真诚”可能是一个伪命题,“真实”比“真诚”更重要,分裂、复杂、游移不定才是“真实”的。那种闪着光辉的巴尔扎克式、雨果式人物,符合“美善”的标准,但不完全符合“真”的标准,他们是写不幸的高手,但失去了获取幸福的能力。
如何能真诚又真实?做一只想当刺猬的狐狸,一只细嗅蔷薇的猛虎,在勇往直前的时候也不失温柔的一面。星空夕阳群山,这些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变的风景,已然美好。而生活中,总有小事让自己怦然心动,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才能看到身边总有一朵花开。
现在明白,老祖宗为什么把清明节安排在这样的时节。去田野里走走,眼睛会看得更远,察觉到更多动静,听到最细腻的声音,皮肤能感受到风和气温的变化。即使宅在家中,默默点赞朋友圈里各地的春日问候。也可以幻想,所有逝去的都会像万物重生一般,借着春天返回,甚至包括逝去的亲人。(刘君)
这一处,那一处,着色的鲜花提醒我,春天已在眼前,虽然这个春天有点压抑。不能出远门,只好纸上旅行。
蔷薇还未开,“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句子却频现,大概虎年的缘故。它出自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原话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每一次读到,都有很强的画面感。这句诗具体而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无法说清的话: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
这应该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吧。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现代人一样复杂,也能像古人一样纯真。
沉浸在文字里,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正是“猛虎”与“蔷薇”这两种气质的注脚。而实际上每个作家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东坡并不全是“大江东去”,也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这样只适合十七八岁女子吟咏的句子,而柳永“晓风残月”的上半阕,那一句“暮霭沉沉楚天阔”,谁能说它婉约?王维以清淡取胜,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却也有“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豪侠义气;还有杜甫,“沉郁顿挫”之外,他是一个对美极敏感、极细致的人。只要生活让他得到一刻安宁,他的眼睛就会发现一些让人惊喜的美,哪怕非常细小。
他也喜欢花花草草啊。在成都的草堂,他写,“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你看,有绿有红,醒目异常,又是“绽”,又是“肥”,鲜活可亲。
这还是那个“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杜甫啊,让一个诗人在我们心目中活着的,不只是大节,还有细处。
这种对一花一叶的爱,不但无损他的大爱,反使得他对祖国、对百姓的爱更有血有肉、更可触摸。
在评述托尔斯泰的时候,有评论家借民间谚语中刺猬与狐狸的寓意,区分了作家的两种类型,算是“猛虎”与“蔷薇”的另一种解释吧。“刺猬型”作家认为艺术的“真诚”是第一位的,他们是写幸福的高手,但难以真正表现人的不幸;“狐狸型”作家则认为“真诚”可能是一个伪命题,“真实”比“真诚”更重要,分裂、复杂、游移不定才是“真实”的。那种闪着光辉的巴尔扎克式、雨果式人物,符合“美善”的标准,但不完全符合“真”的标准,他们是写不幸的高手,但失去了获取幸福的能力。
如何能真诚又真实?做一只想当刺猬的狐狸,一只细嗅蔷薇的猛虎,在勇往直前的时候也不失温柔的一面。星空夕阳群山,这些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变的风景,已然美好。而生活中,总有小事让自己怦然心动,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才能听到暮色潜动,春草萌芽,才能看到身边总有一朵花开。
现在明白,老祖宗为什么把清明节安排在这样的时节。去田野里走走,眼睛会看得更远,察觉到更多动静,听到最细腻的声音,皮肤能感受到风和气温的变化。即使宅在家中,默默点赞朋友圈里各地的春日问候。也可以幻想,所有逝去的都会像万物重生一般,借着春天返回,甚至包括逝去的亲人。(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