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土家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双凤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如今,以双凤村为代表的土家族文化,火出了“圈”。央视曾在此分别拍摄了土家过赶年习俗的电视专题片《土家年夜饭》和反映土家族独特节日文化的《土家族舍巴日》;村里有摆手堂,可常年表演摆手舞、毛古斯、梯玛、过赶年、哭嫁、打溜子、唱土家族山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村里有4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第1~3题:以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为案例,展现我国少数民族典型传统村落的建筑特色,体现勤劳淳朴的土家人热爱自然、崇尚生态的生活方式和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聪明才智。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市古城以东,东边昆山市相邻,西边姑苏区相邻,南边吴中区相邻,北边与阳澄湖相邻。苏州与上海两城之间铁路、公路、地铁全面贯通,正加速同城化。
第4~5题:以工业园区规划的各功能分区容积率差异为背景,通过文字信息与示意图的呈现,考查学生迁移所学内容,运用新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1~3题:以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为案例,聚焦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布局规划,重点考查学生对功能分区与布局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素材来源:《科学通报》2024年第69卷论文《中国喀斯特区最高树原生境森林群落的林层结构及物种组成》
第6~8题:以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发现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传统上被认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为何能发育出雨林”“被普遍认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为贫瘠的喀斯特地区为何能长出参天大树”,实现对喀斯特地区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地理系统的综合考查。
素材来源:《地球科学》2021年第51卷论文《泥潭沼泽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与研究简史》
第37题:将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凝练成五个典型的地理问题,将自然地理主要内容融入一个情境,涵盖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地理要素,深化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试题情境和任务高度统一,科学问题和分层设问有机结合,既保证了考查的深度,又适度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第6~8题:以阿拉斯加某冰川上生长的“冰川老鼠”为案例,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岩屑、矿物和矿物质的关系以及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差异,调用物质循环、温室效应等相关知识和原理,分析苔藓球在极端严寒和营养贫乏的冰面上生存并营造出独立生态系统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Paja Toquilla)已被确立为厄瓜多尔的标志性手工艺品。由于其独特的工艺,2012年12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原材料是生长在厄瓜多尔沿海地区的一种独特棕榈树纤维,由当地的农民手工编织而成,其技术也是代代流传下来的。
位于南美洲的“赤道之国”厄瓜多尔地处安第斯山脉,赤道线横贯其国土,气候炎热多雨,生长着大量的棕桐科植物,是一个充满奇花异草的国家。在它的热带密林中,盛产一种环花草科、状如棕榈的植物,笔直的长梗顶端长着宽大的扇形叶子,叶子的纤维韧性很强且质地精细。这种名为“多基利亚”(或译托奎拉,toquila)植物的叶子有一种细长的纤维,且富有韧性,是编织草帽的优良材料。
多基利亚主要在厄瓜多尔生长(它也可以用在秘鲁和哥伦比亚的几个非常小的区域中找到)。独特的秸秆特性使其重量轻,容易编织,也造就了巴拿马草帽流行和受欢迎的重要原因——透气性。人们试过用很多其他材质以便使某些机器可制造出多基利亚秸秆的替代品,可以生产出巴拿马草帽较便宜的仿制品,但没有一个能有真正的巴拿马草帽的透气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稻草,使得巴拿马草帽的编织和生产95%以上发生在厄瓜多尔。
第36题:以厄瓜多尔托奎拉草帽产业的形成、发展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客观地认知与评价区域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
第37题:以洞庭湖历史时期的形成和演化为素材,探究自然地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
“以水定绿”中的“水”是指应优先利用的降水及其径流、中水、采用适宜保水措施和灌溉技术间接增加的有效供水,以及额外适量补给的地表水和市政供水;
“绿”是指不同区域背景下的最适宜城市植被类型、城市绿地规模及植物种植种类。
第44题:以某研究小组在“以水定绿”思想指导下探索合理的人工防风阻沙方式为情境,要求学生结合区域背景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水资源约束下具有最佳阻沙效果的灌草种植方式。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的把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安全观。
省教育考试院邀请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李井宁解读今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情况↓↓
李井宁表示,今年广东地理试题稳中有升,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强化对地理过程与形成机制的理解,强调对地理学知识的综合及灵活运用,体现了对化学科融合内容的考核。
试题注重选择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地域特色浓郁的相关素材进行设计。
如第1、2题,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体现了近年来我国种植业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试题注重地理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着重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解决真实问题为任务,特别强调了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全方位的测量和评价。
如第3、4题,考查了学生在了解热点雨林地区特定气候特征的基础上,理解与分析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以及有效辐射对于下垫面和其上大气之间的热量输送关系。
试题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对标课程标准,加强学科融合的要求。如第19题第2问,考查学生对一日内不同时段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如何影响硫酸钠可逆反应的理解,体现了学科融合,针对地理事物在不同空间、尺度表现特征的异同性及其对其驱动机制的正确理解。
试题设计既注重考查学生对新课标中必备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关注学生迁移和运用这些必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学地理教学回归注重地理过程和成因机制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202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多方位考查了学生的地理学核心素养,具有较强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作用,对于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广东省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省教育考试院邀请广州市第二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王田解读今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情况↓↓
今年广东化学试题在整体稳定基础上,立足于课标,结合教情和学情,采取了更为科学、稳妥、细致的设计策略,做到了目标精确,情境精彩、信息精准、创意精辟、语言精炼,彰显学科价值,考查路径上,做到了高立意、大背景、新情境、广视角、低落点、小问题,助力考生稳定心态、发挥水平,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整体平稳、层次分明,利于引导中学教学服务选材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彰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试题挑选蕴含育人价值的化学知识素材,突出化学从古到今、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基础实验到高端科技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例如:第一题文物中的化学知识、第二题我国现代科技的成就、第三题古代纪实与现代授时、第四题日常烹饪、第十六题的司法野帖等,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研究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
弘扬爱国主义、传递化学价值、渗透科学精神、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播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贡献与价值,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引导学生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
试题中独特的化学符号体系和丰富的表征方式,如晶体组成新型电解池原理图、实验装置图及工艺流程图、三线表催化循环图等,使情景创设丰富多彩,体现了学科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注重能力层级的合理设计,强化人才的选拔功能,整卷兼顾各种思维结构水平的设问,强化关键能力考察,凸显化学学科思维,例如18题 (1) (2) (3)题考察了低阶思维,而 (4) (5) (6)题考察了高阶思维。不仅考察考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对信息提取、分析处理和科学探究等能力的考察,测量考生不同的思维认知水平。
三、重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强化考教衔接、引导教学。第十七题从基础实验到探究实验,体现了知识及能力考察的进阶。第一问实验情景到第二问工业情景,再到第三问实验室探究情景,多维度情景转化体现了STSE理念。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了思维层面上知识结构化的考察,让考生深刻体悟学科价值。通过方案设计与假设探究等,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察,体现考察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创新性。
试题依据课标,结合素材,通过对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反映变化与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等内容的考察,有效测量考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水平,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引导教学回归基础。
总之,2024年化学试题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精选情境素材优化授问方式,灵活考察考生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等,从而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符合要求的合格学生,助推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
省教育考试院邀请广东仲元中学的历史正高级教师戴世锋分析、解读了今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情况↓↓
戴世锋表示,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在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挖掘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避免了偏题、难题、怪题和生题。试题总体上保持平稳,考点和能力层次分布合理,知识覆盖面广,选材新颖,突出了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坚持立德树人,彰显育人方向。今年的历史试题紧跟时代步伐,聚焦能让学生表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历史问题情境,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非选择题第二十题,以二战后远东国际格局下的中国外交为主线,意在考查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体现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引导学生不能简单机械地学习历史。
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质,培育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非选择题第十七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变过程认识,构建历史情境,弘扬优秀文化、涵养文化自信。
凸显广东特色,厚植家国情怀。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涵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彰显新课程的理念。今年历史试题考查既明确指向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认识,同时又指向思考问题的角度,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情感文化的认同,彰显了历史新课程理念。非选择题第二十题第二问,需要学生选择中国的某一角色进行论述,考查学生的史论写作能力。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总体上看,2024年广东历史试题,通过在宏观视野下深度地考查历史相关知识,助力高校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学发挥了切实有效的引领作用。
高考英语命题注重通过精选语篇体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品德修养,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如:新课标Ⅰ卷语法填空题选取的语篇介绍了英国“丝路花园”的整体设计以及其中新建成的玻璃温室,体现了古丝绸之路对英国园林艺术的独特影响,宣传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读后续写题选取的语篇讲述了作者在出差途中,与出租车司机协商解决车费支付问题的故事,提示学生循着信任他人与遵守诺言的思路进行续写,引导学生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
阅读A篇介绍了一个地区生物栖息地修复工作队的工作内容和招募志愿者的要求,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参与劳动、享受劳动。
①2024年高考英语继续加强内容和形式创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如新课标Ⅰ卷阅读D篇选取的语篇探究生物样本数据的可用性,指出实证研究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数据质量的措施,试题循着“了解现状—聚焦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的逻辑进行设计,考查学生对每个环节关键内容的准确理解,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语篇,通过设置真实易懂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以及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如新课标Ⅰ卷阅读第二节选取的语篇介绍了作者使用英语词典的经验、心得与乐趣,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各类词典。
高考英语全国卷继续深化语言能力基础性考查,强调对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知识的内化掌握和恰当运用,以及对中外文化知识的理解掌握,强调结合具体语境和交际情境,运用基本语言能力实现准确理解和有效表达。
命题注重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多项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灵活运用。如新课标Ⅰ卷读后续写题综合考查了“读+写”的语言技能,引导学生协同发展各项语言技能,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