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正在举行,会上宣布,我国将在深圳市打造全球首个红树林保护交流合作的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红树林正是连接城市与海洋的一把钥匙。从曾经的荒芜到如今的繁茂,直到今天与城市融为一体,红树林不断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今天我们将走进深圳市民深爱的这片红树林,来看看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深圳市民:我觉得红树林的海边特别美,所以我们周末经常会过来骑自行车,一路吹着海风,哼着歌骑过去,感觉特别惬意,特别解压。
深圳市民:我来了有10来年了,也可能就是看到了红树林今天一步一步发展,建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美,原来的鸟很少,现在鸟也多了。这是深圳的一个名片,确实很好。
深圳市民:我之前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经常就会想起来小时候的这段日子,每次想家就会想到在红树林摸鱼的时光,这大概就是我的乡愁。
红树林是深圳的“市树”,几乎每个深圳市民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红树林”。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深圳最腹地、最核心的区域几乎都被红树林环绕。这里就是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它处在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缓冲地带,依傍着广阔的深圳湾湿地,成为两地生物交流的重要生态廊道。而公园北边就是人流穿梭的福田中央商务区和住宅区,周末来公园吹吹海风、看各种鸟,成了深圳市民们的休闲日常。
深圳市民 林晓纯:这是我家孩子去年候鸟季时做的笔记,平常也会记录一些植物,那么孩子看着这片红树林,他也希望能够加入到保护红树林的行列之中。
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红树林生态,公园设有科普展馆,还有志愿者带领大家一起参与公园的自然课堂。今年已经54岁的金莹现在是公园的“明星”志愿者,每周她都会到公园向游客义务讲解红树林和候鸟知识。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志愿者 金莹:因为我在这片附近已经住了有10来年了,然后对它的感情也非常深,眼看着它这边是从刚开始的那些荒芜的一个地,然后慢慢地建立了这么一个都有红树生活的这么一个环境。
在红树林的这些年,除了观鸟,金莹也爱上了摄影和写作,她经常给一些科普公众号写鸟类的科普文章,配上她拍摄的视频。这让很多没有来过深圳的朋友们也能够通过她的分享了解湿地,了解美丽的红树林。
从生态公园顺流而上,还有一片更广阔的“海上森林”,这就是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虽然只有3.68平方公里,它却守护着鸟儿的家园和背后的城市。每年数十万只往返于东亚至澳大利西亚的国际候鸟在此停歇和越冬。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高级工程师 胡柳柳:你看这一片就是红树林,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它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它红树呢,因为它们的树皮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单宁酸遇空气会氧化变红,因此而得名。
现在,深圳有红树林约200多公顷。但多年前,城市的快速建设也曾抢占过部分红树林的栖息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随着加速治理深圳河、人为补种红树林等措施出台,深圳的红树林生态迅速得到恢复。很多人去深圳,都会好奇为什么滨海大道有一段弯路?原来当年修建滨海大道时,为了不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穿过,滨海大道专门走了“一段弯路”。这也让深圳人第一次意识到,这不是弯路,是深圳的宝贵财富。
十年来,深圳采取了多样的湿地资源保护策略,由过去的湿地单一要素保护、局部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现在,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不仅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等多种珍稀候鸟,还有豹猫、欧亚水獭等其他生物。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如今的深圳,一边是青林碧海、鱼跃浅滩、鸥鹭翔集;一边是摩天大楼、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一半自然一半繁华,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相信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落地,深圳也将为加速全世界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及丰富生物多样性作出新的“深圳贡献”。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王孟琪: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红树林湿地保护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依靠科技的力量保护好、管理好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这块生态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