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含蓄深婉,余味盎然。诗中描写采白蘋的少女看见美丽的荷花,触发思念心上人的愁情,勾勒出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是李白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中写道:碧波荡漾的湖水,在秋夜皎洁的月光映照下,更显晶莹闪烁;洞庭湖的湖面上,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月光下采撷着白蘋。
池塘里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像一位妩媚佳人,想要说话,却欲语含羞;此情此景,姑娘不禁神魂摇荡,哀婉惆怅起来。
林逋,北宋诗人。林逋早年浪迹江淮之间,后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诗人回家途中所见自然风光,勾画出一幅湖上晚归的美丽画卷,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抒发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闲适,以及对平淡、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写道:我头枕船舷,躺在船中,回家的念头清清如水。眼前山峦秀丽,景色如梦似幻,让人担心是否误入蓬莱、瀛洲般的仙境。
小舟惊动了栖息在水边的鸟儿,小鸟沾着湿气,振翅而飞,如同在躲避我;红色的荷花婀娜多姿,香气袅袅,仿佛在迎接我的归来。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然而遭逢乱世,两度出仕,皆因失意而归隐,其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诗风清新朴素。
此诗描写其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语言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
诗中写道:黄昏时分,我站在山的东边纵目远望,心中徘徊不定,不知道将去向何方。眼前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峰都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满载着猎物归来了。大家彼此相望,却互不相识,于是放声唱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刚踏上遥遥路途,就顿生思乡的愁绪。嘹亮的鸡鸣声传来,一钩残月映照着茅草店;木板桥弥漫着夜晚的寒霜,留下一行行早行客人的足迹。
片片飘落的槲叶,落满了荒凉的山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绽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和大雁,在岸边的湖塘里嬉戏徜徉。
诗中描写旅途中早行的景色,首联点题,清晨车马声不断,展现出门在外的人急于赶路的场面;颔联和颈联,描写行人行程艰苦奔波的情景;尾联写作者梦中的家乡,与路上的荒凉景色对比,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刻画出六种景物,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备受推崇。苏东坡称之为“唐人早行绝唱”。
公元816年,白居易任江州司马。雨后初晴,他独自在鄱阳湖观赏雨后湖景,有感而作。
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写景如画,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抒发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
诗中写道:连日降雨,导致南湖水位上涨;雨过天晴,我这个北行之客来到南湖。
太阳渐渐西沉,夕阳在湖面投下一道道红色的影子,碧水映照,色彩明丽;晚风停歇后,湖面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涟漪。
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周围的民舍疏疏落落;湖水与岸边的沙滩齐平,停泊的船只也增多。
这首诗作于公元1055年,其时梅尧臣居母丧已回到家乡。全诗围绕看溪水,描写水乡的秀丽风光,寄托诗人对山水以及人生的闲情逸趣。
诗中写道:乘船来到东溪,观赏溪景,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我流连忘返,迟迟不愿意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态;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朵朵鲜花,惹人喜爱。
溪旁短短的蒲草长得整整齐齐,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薄暮时分回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这是一首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诗,诗中从景写到人,将农事的繁忙与山村的神韵融于一个“闲”字中。
全诗语言清淡质朴,意象清新优美,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使人百读不厌。
诗中写道:绵绵细雨中,偶尔能听到一两家的鸡在鸣叫,翠竹和溪流掩映着山间小路,一座板桥横跨在小溪之上。
诗中通过涧边幽草、深树莺啼、春潮带雨、野渡横舟等景色的描写,展现出滁州西涧的美丽春景。作者将平凡的景物,勾画成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表达出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
诗中写道: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欢快的黄鹂在幽深的树林中婉转啼鸣。
夜幕降临,春潮伴着暮雨急急地涌来,水势更加湍急,郊野的渡口,只有一叶小舟随着水波荡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