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国画院1960年成立,现有藏品达一千余幅。以此为源,2023年,在现任院领导的支持下,我做了一场展览,名为“与时代同行——扬州市国画院院藏研究展”,展览还入围“2023江苏省青年美术馆策展人扶持计划”,并顺利结项。在展览的梳理和研究中,很多艺术精品被一一呈现,其中由江轸光、吴砚耕两位画院创始人合作的《百花齐放 万古长青》一作尺幅宏达、色彩艳而不俗,极具视觉张力。

  两位画家均为扬州市国画院创始人。江轸光(1900—1989)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曾两度受业于国画大师吕凤子,1934年留学日本从事绘画艺术及美术理论的研究,后来受命组建扬州市国画院。江先生书画皆能,尤擅山水,在继承清代扬州画派的基础上,将西画色彩与中国画的传统笔墨相结合,以写生入画,开创了扬州画派的新风。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留学海外,但又能重新返回到传统当中的画家,江先生不仅创建了扬州市国画院,同时也成为扬州画坛在20世纪传承发展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吴砚耕(1910—2006)自幼随父(清末民初扬州著名画家吴笠仙先生)习画,继承画菊的传统家法,花卉翎毛皆通。吴先生擅于采用工写结合的画法,枝干、叶片用写意,花朵、花瓣用工笔,作品既有工笔的精致和细腻,又包含写意的灵动和自由,一张一弛极具张力。先生注重写生,把长期观摩到的菊花,通过自己的感悟,创造出吴氏独特的菊花“意象”,被誉为“扬州三菊”之一。

  这幅两人合作的作品名称与创作时间都鲜明地指向了特定的时代背景。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主席明确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随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主席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扬州市国画院1960年建院,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画院之一,作品创作于建院次年。因此,这不仅是画院成立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作为受命组建画院的作者之一江轸光必定深谙其中的要义,这也是作品创作的初心本意。

  作品首先以花团锦簇和不老青松寓意了“百花齐放、万古长青”的主题。青松苍遒有力、傲然勃发,两棵前后有序、曲直有别、浓淡相宜。弯曲的松树更像是一把弯弓,将发待发,储满了力量。松树正处于画面黄金分割点,立于山石之间,像是顶梁柱一般将画面做了强有力的支撑。山石棱角分明,皴擦点染间体积与重量感娓娓道来。花叶工写结合,既不主观臆造形象,亦未局限于“具象”的描摹勾勒。各种花卉琳琅满目,本应盛开在不同季节、恣意地铺满了画面三分之二之多,花卉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各美其美,当真是“花中无王者,百花皆贵之”。鲜花还需绿叶配,枝叶也将鲜花陪衬得恰到好处,绿中有墨抑或花青调色,一边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同时也保持了绿叶之色相,还削弱了画面红绿之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统一性。近处花团锦簇将松树围绕,远处缥缈远淡,水天一色,虚实的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高远”与“平远”之势,更暗示着文艺事业百花齐放和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

  扬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花卉植被丰富种类多样。如果说牡丹、月季、海棠等植物对于扬州而言没有明确的指向性,那么绣球花、芍药、水仙、白玉兰、菊花、梅花等等作为扬州不同季节盛开的代表性花卉,不得不说就带有了明显的地域性。这一方面体现了画家和作品的地域性特色,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地方画家对扬州地域性文化艺术的美好祝福与他们致力于继承“八怪”艺术精神和重振扬州美术事业的决心。

  作品在题跋中讲到作者的创作“初次尝试大幅,数易其稿,仍觉不易”,可以想见作品创作的艰难。那么难在何处?难在作品尺幅之大,难在门类和风格的不同和统一呈现的矛盾处理。152cm×320cm的尺幅,在典藏的作品没有可与之相较的。如此精品之作并没有装裱,也就是没有展出过,想必是受当时的装裱和展陈条件所限吧。诚然,大创作在当下已经很常见了,那是因为在展陈上美术馆越建越高大,在书画市场上“以尺论价”,在展览比赛中彰显技艺高低的需要等等。可在20世纪或者更早的画坛中,画家如果说考虑市场,如此之大的作品市场需求实在有限,画家作画多为个人意趣的表达,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就更不会求尺寸之大了。而且,作品的赏玩也更适合小尺寸或者卷轴之作。因此,没有这么大尺寸作品创作经历的画家可谓比比皆是,“几经易稿”实在也是必经之路径。独自创作尚且如此,那么两人合作更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困难累积。而如此巨幅且又笔墨色彩浑然天成,不看题跋完全不会考虑到是两位画家的合作画。这不仅是两位画家高超的笔墨技法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同时也必定是他们几经商讨,形成一致的创作感悟和方向的必然结果。

  君子以文会友,书画雅集可以说是传统文人画家相互交流、往来、切磋画艺的娱乐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很出名的《西园雅集图》,各个朝代都有画家绘制过。记录了有趣的历史,也反映了绘画史的演进。《百花齐放 万古长青》同样以高超的笔墨语言反映时代主题,也代表了扬州画坛笔墨的时代性探索和转变。两位画家均为20世纪扬州画坛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不同题材和领域中有着不同的语言符号和风格特征,携手经营并将碰撞置于同一画面中,又以融合统一的方式呈现出“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艺术效果,实在难得!更为难得的是在画面之中,两人的独特性得以彰显的同时转换成了画面视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最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