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是全身最长的皮下浅静脉,在足背内侧起自足背静脉,在下肢内侧上行,直至腹股沟处。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小腿内侧,严重的可向上扩展,直达大腿内侧,甚至全上肢都可看到迂曲成团的曲张静脉。这部分病人的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发生在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因此叫大隐静脉曲张。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大隐静脉曲张占90%以上,也常有人(甚至很多外科医院)把下肢静脉曲张叫做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是静脉曲张的一种。引起大隐静脉曲张的原因是遗传。长期站立工作,特别是重体力劳动,是该病的诱因。大隐静脉曲张发病机理是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扩张,使下肢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的瓣膜失去“单向阀门”的作用,下肢血液回流障碍,静脉血液倒流,大隐静脉瘀血,使静脉迂曲、扩张。大隐静脉曲张早期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淤曲扩张,站立时患者酸张不适和疼痛,行走或平卧位时消失。病程进展到后期,下肢皮肤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发生营养障碍,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尤其是足背、踝部、小腿下段,严重时或外伤后皮肤溃烂,经久不愈,俗称“老烂脚”。
早期的症状是:长时间站立后,腿酸胀不适,容易疲劳、乏力;一般来说早晨起床时症状较轻,工作忙碌一天后,晚上症状加重;有的患者在足踝内侧会有麻木和轻度的疼痛感;双小腿有类似蚯蚓状蓝色的曲张静脉团块。
后期的症状是:双腿长时间站立后酸胀很重,甚至影响工作;双小腿布满曲张静脉团;出现足踝的湿疹、溃疡,由于静脉曲张发展到中晚期出现足踝部的溃疡。
静脉曲张,特别是伴有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早期出现下肢肿胀、酸痛、乏力的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下肢呈蚯蚓状的突出血管,也严重影响了下肢的美观;发张到中晚期,则出现小腿皮肤溃疡、渗液、出血、感染,从心理和生理上都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容易引发并发症:
传统手术切口大,卧床时间长,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复发率较高。激光治疗后大隐静脉留存体内,且不能处理大隐静脉根部的五条属支,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术后需继续穿医用弹力袜。硬化剂注射疗法只适用于大隐静脉术后残留的曲张浅静脉,因其难以闭塞大隐静脉主干,单纯应用硬化剂注射疗法复发率很高,且给手术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穿医用弹力袜只能预防大隐静脉曲张进一步加重,并不能改善已有的静脉曲张。最后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目前没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药物,应用任何药物治疗都是无效的。
即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目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最确切有效、最彻底的方法。手术采用先进的大隐静脉剥脱器,能够完整彻底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和曲张的浅静脉,是目前复发率最低的疗法,到目前为止,我们采用此术式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未见一例复发,故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手术切口很小,应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无需拆线。术后恢复快,手术当天即可下地活动,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天即可出院,住院时间不超过一周。手术切口疤痕很小,不影响年轻女性患者穿裙子。
何墨林,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驻马店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曾分别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修学习普通外科、肝胆外科、腹腔镜外科二年,多次参加全国腹腔镜手术培训班及学术交流。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2011年,获驻马店市外科“清创缝合技术大赛”二等奖。近几年对微创外科有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开展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微创治疗曲张大隐静脉、环状痔(PPH)等。专业方向:甲状腺、乳腺、肝胆、胃肠、肛肠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周一至周六在病房楼五楼普外科坐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