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野外遇到一只野生动物,叫不出它的名字,只能拍下照片求助“博物君”;到近郊露营或者徒步时,发现一些稀奇古怪的动植物,恍惚好像在哪儿见过,却又记不清它们的样貌,这时,是否有感觉到自己的“知识荒漠”?
随着去绿道骑行、上龙泉山观鸟、遥望雪山成为成都市民和游客的新玩法,大自然中一些新奇的动植物,也勾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好奇心。10月20日,一本描绘成都多样化自然生态的科普读物——《成都自然笔记》在成都人的“朋友圈”中悄然走红,有许多人从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也对生活在成都的各种动植物,以及一些平时没有留意到的物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记者注意到,该科普读物的作者中,既有专精于动植物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各种爱好协会的成员,甚至有很多平时就喜欢做野外观察的中小学生们,书中还穿插着200多幅摄影和精美绘图,分为花、鸟、虫三大类,包括一些天牛、蚕、萤火虫和桂花、腊梅、青头潜鸭等既专业又“接地气”的介绍。
该读物主编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沈尤告诉记者,这本书的出版,主要得益于成都自然观察活动的广泛开展以及成都人的热情参与,“书的创作来源,根植于成都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也离不开众多专家与普通市民构筑的自然观察活动体系。”
如今,有人在绿化带里发现了一种植物,不知道它是什么,就会求问“这是什么?”在获得答复后恍然大悟。也有人看到一颗颜色艳丽的果实,刚想下口时,有人提醒“不明植物还是不要吃”,于是,普及博物学知识,成了当下一个比较新鲜且迫切的事情。
根据此前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成都现记录有4459种植物,占全省植物总数40.86%;野生鸟类共53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2.7%;共记录有陆生野生动物70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9种;昆虫的最新记录达6334种。
“很多城市人走到野外和乡村田园,对五谷和一些动植物都不认识,因此就会有疑问。”据给该书作序以及担任总顾问的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副主席兼博物专委会主席刘乾坤介绍,《成都自然笔记》是一群喜欢自然的作者共同撰写,既有小学生,也有植物学家、鸟类专家,大家因共同的志趣爱好走在一起,在成都和周边的山区识花观鸟倾听虫鸣,而它的读者,也没有划定范围,只要是爱好自然、对自然生态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关注。
刘乾坤站在自身专业的角度告诉记者,博物,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美学,“广大的青少年需要提升美学素养,在内心深处,植下诗与远方的种子,让加入到博物领域的爱好者们的内心日渐丰盈,能以积极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生活。”他说,这种生活美学,从小处说,是关乎我们日常生活的情趣、品味,从大处说,是一种人生的哲理:爱和热爱。
记者注意到,在这本《成都自然笔记》中,出现了很多成都地标性的建筑以及比较常见的动植物,比如,浣花溪畔的野迎春、拐枣树街的拐枣树、望江公园的芙蓉花、人民公园的银杏树、三圣花乡的腊梅以及龙泉山上、青龙湖边观察到的鵟、白尾海雕等各类猛禽。这本书中,既有关于成都本土的美食和人文风采,也有一些记录和观察成都市区变迁和自然生态的文字。
其中动植物介绍分为花、鸟、虫三大类,花介绍了从公园到原野到深山等花类植物28种。如野迎春、玉兰、桂花、芙蓉花、银杏、蜡梅、酢浆草、鱼腥草、杜鹃花、珙桐、兰草等,鸟介绍了水禽、林禽、猛禽等23种,如青头潜鸭、夜鹭、黑水鸡、大红鹳、小鸊鷉、绿头鸭、燕子、红嘴相思鸟、杜鹃等。虫介绍了20种,包括常见物种与珍稀特种,如凤蝶、天蛾、黑带食蚜蝇、胡蜂、蚕、萤火虫、天牛、蝉等,历时两年筹备,是成都首本自然笔记书籍,由四川省青少年文联博物专业委员会出品。
10月20日,记者与该书主编沈尤取得联系。他告诉记者,实际上创作该书的作者群,有专业科研人员,也有作家、中小学生等各个领域的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自然爱好者,“从他们的细致观察与描写中,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感受到各种生命在成都这座城市的生生不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然、对城市、对生活的热爱。”
沈尤告诉记者,自然笔记作为当事人观察自然、学习自然、记录自然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生态、文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产品,对传播自然知识、展示自然之美和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当观鸟、赏花、寻虫、听风、看山、问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参与,其实也能证明,自然爱好有了文化性。”
他还给记者分享了一段故事:书中一位作者,记录了自己小学时养蚕的经历,而这位作者后来不仅对蚕的身体构造以及生活习性,有了更多了解,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自己的养蚕感悟写了下来。“这对于童年阶段来说,好比是一把钥匙,观察自然生态,贴近自然,走近动植物并且了解它们,是很有好处的。”
记者注意到,书中有不少昆虫、植物的介绍,都有中英文标注,并注释了学名、分类等,而关于这部分专业的介绍内容,沈尤说,他们会将所有作者的记录统一整理后,编委会会进行内容把关和审核,一些不够完善或者需要补充的内容,还会根据一些专业性书籍进行查证,并和作者商量、核对,“这本自然笔记,更多的是体现一种非专业性的自然观察视角,里面有文学也有论文等,内容经得起专业考证,但体现的是一种轻松、益智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