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一则“妈妈的荷花头像上新了”的热搜,让一朵绿色的荷花受到网友关注,被网友直呼“看一眼都觉得清凉解暑”。而实际上,这个被网友关注的荷花新品种“金陵凝翠”,由南京一位荷花育种专家丁跃生培育而成,是他十几年前就培育的“老品种”了。
30多年来,他从一个没有学历、没有职称的花农,一步步成为知名荷花育种专家,培育了全球四分之一的荷花新品种,并把中国的荷花推到了国际获奖名单上。近日,记者带着好奇走进了艺莲苑,夏日清风徐徐,150亩的荷花正值盛花期,红色、黄色、绿色等摇曳的荷花里藏着他的故事。
洗得发白的老T恤上,还斑驳地印着几年前一场荷花活动的logo文字,衣服上画的正是两朵高低有致的荷花。6月21日,记者在150亩荷花基地里见到了丁跃生,他说话音调不高,走路也不快,吃住在基地,像一个地道的老农民。然而一开口,就是荷花的专业知识。如果不介绍,外人很难将其与知名育种专家联系起来。
就是这个地道的老农民,每天早上5点半就盯着一朵朵荷花开展两个多小时的观察研究。这些荷花大部分都被养在花盆里,花盆紧密排列,既方便做观察试验工作,又串联起一道道风景。
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他这样种荷花被旁人视为读书“读疯了”。“荷花不都是种在水塘里的吗?他种在花盆里是能有什么用?”实际上,他一直是村子里的一个“异类”:他不种水稻和小麦,成天围着荷花转;他是村子里唯一一个订报纸的人,报纸的边角中缝都要看;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往城里跑,去图书馆看书借书……
但他有一股子倔劲,认准了自己的爱好就不管不顾地做下去。最开始没有什么天大的想法,只是想像作为农业技术员的父亲那样做点育种的事情。1985年,丁跃生东挪西借凑了100元钱,购买了100粒碗莲种子,他借鉴了父亲做小麦杂交育种的启发,开始培育新品种。
但他知道,育种真正最难的地方,就是在于种质资源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搜集到足够多的种质资源才能形成更多的可能。“那时候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都是盯着报纸看哪里的有荷花开了,一看到我就去找。从南边的海南岛,到北边的黑龙江,我全跑过了。”丁跃生说,以前家里穷,带着干粮就出发了,一点点去找,有时候没有地方住,“桥洞底下我都睡过的”。
即便如此努力,信息的不通畅也会造成无功而返。有一次看到一本李时珍的传记时里面提到他的家乡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荷花,他立即跑到武汉,找了几天都没找到,最后回来写信给出版社问,才知道原来那是写书之人用文学想象杜撰的场景。而他却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因为一句话来回跑了上千公里。
但当他下次看到,还是会收拾行囊重新出发。收集的过程漫长又艰辛,往往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而2016年,在基地的墙上挂了一个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国家荷花种质资源库”的牌匾。如今,他已经收集、保存国内各地及来自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近千个荷花品种和两百多个睡莲品种。凭借几十年一步步走出去的脚印,他把一粒粒种子变成了一个种质资源库。
品种搜集是为开发利用做基础,丰富的材料为他的新品种培育带来了更多可能。不仅是上热搜的“金陵凝翠”,还有去年在意大利夺得国际大奖的“石城菊黄”,这类黄色、绿色的新品种都与国外品种美洲黄莲有关——这一品种的引进则与他的“追星”有关。
没有上过一天大学、没有科班背景的丁跃生,一边在荷花育种实践中钻研,一边想尽办法去“追星”,也就是设法联系上业内的权威人士。
他到中山植物园请教专家,“老所长贺善安先生最开始不认识我,还以为我是想来考研究生的”。他看到著名的荷花专家王其超、张行言夫妻发表的荷花杂交育种文章,就写信求教。他还写信给了陈俊愉院士,“我写第一篇论文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写,只是把试验过程按照时间次序罗列出来。寄给陈院士以后他亲自帮我修改,从头到尾改成论文格式。”
丁跃生也给陈院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他出国讲学,介绍中国国粹荷花,外国人很感兴趣就想买,陈院士就让他的学生帮我做出口。”高中毕业的丁跃生不认识外文,最开始就照着抄拉丁文,最终一点点顺利做了出口。
而随着出口业务的增加,与国外的交流也顺其自然起来。丁跃生开始购买或者与交换国外品种,这为丰富他的种质资源材料起到重要作用。“植株亲缘关系越远,突变的概率就越大。我们把国内育成的品种‘友谊牡丹’莲与美洲黄莲杂交,利用亲缘关系远、性状差异较大的亲本进行杂交,产生了黄色和绿色的新品种,丰富了遗传基础。”丁跃生说。
然而,育种终究是漫长而又孤独的,“你们看到的黄色重瓣荷花‘秣陵秋色’,是我先用了前四年培育出了‘杏黄’,又用了四年才培育出它来。”如今,丁跃生已经育成300多个荷花新品种,10个获得新品种登记权,占据全国荷花新品种登记权的95%,另外还有二三十个正在受理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记者看到,黝黑锃亮的皮肤、花白的头发和胡须,以及腰上绑的黑色护腰带,成了这位59岁老人为荷花育种耕耘大半生的勋章。丁跃生感慨,吃过的苦、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如今,随着科技发展,不仅信息、交通更通畅,而且育种技术已经大大提高。
现在,在他的基地里,有的荷花高过人头,有的矮小纤细;有的花朵大如遮阳帽,有的直径只有三五公分……他还在进行更多具有前瞻意义的品种选育,“比如有的杆子高,方便以后规模生产机械化作业;有的适合做鲜切花,含苞时拨开花瓣就能盛开;有的是观赏性和食用性兼顾,莲子吃起来脆脆甜甜的……”
而且,三十多年过去,他也成为了别人要追的“明星”了。与他一起在2021年国际睡莲与荷花竞赛上获奖的95后男孩李子俊,是中国参加国际睡莲新品种比赛第一人,还是最年轻的世界睡莲大赛冠军。他告诉丁跃生,他小时候就曾攒零花钱买了丁跃生荷花育种的书籍,这也为他的育种发展带来重要促进意义。近日,丁跃生出版了他带头主编的第四本新书《观赏荷花新品种选育》,把经验汇集成册传授给更多人。
终日与荷花为伴,以荷花育种为生,荷花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中,而且改变了他早年的急躁脾气。“我没什么终极目标和想法,就是想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把荷花育种再做下去,让中国的荷花做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