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岳阳6月13日电 (付敬懿)一条柏油路蜿蜒穿村,错落有致的房屋庭院整洁干净,白墙青瓦、红花绿草倒影在门前水塘之中,一座小桥伫立水塘中央,相映成趣……走进湖南岳阳市湘阴县金龙镇燎原村,朦胧烟雨中小桥流水人家,宛若一幅“江南水乡图”。

  “这里曾经是大量闲置废弃农房,散建、违建、乱搭尽显破旧,屋前屋后垃圾乱丢乱扔、污水直排。”燎原村双塘组村民刘勇感叹说,“空心房”变成小广场、小菜园、小果园、小湿地,生活环境大大提升了。“乡村变美,我们每天跟住在画里一样。”

  水清路平,集中建设的房子整齐漂亮了,家家户户门前有院,院里有花,燎原村也成为湖南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乡村振兴是项系统工程,大量闲置废弃农房影响村容村貌、浪费土地资源,是当前乡村面临的普遍问题。近年来,岳阳把“空心房”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腾退土地“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推动生态大修复、建房大集中、面貌大提升、乡村大振兴。

  “我们首先就要解决农村外在形象‘美不美’的问题,提升农村面貌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岳阳市委书记刘和生说,岳阳的每个乡村结合当地地理特色与文化底蕴扮靓自身,统一规划设计、景观式样、外墙装饰等,方寸之间显现高质量的乡村生活。

  2018年,岳阳市拆除“空心房”73882户,腾退土地76957亩,复垦立项48688亩,新增或恢复绿地湿地6832亩。腾退出来的土地,复垦条件好的地块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成为了宅基地,村民按照“大集中”与“小集中”相结合规范建房;不适合建设和耕种的土地,还水还林还草还湿。

  一片片高标准农田,一个个集中建房点,一处处人工湿地,成为了岳阳美丽乡村的亮点、景点。目前岳阳市已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6个、市级美丽乡村128个,乡村正在逐步蜕变为“宜居、宜业、宜游,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岳阳农村“空心房”整治新模式,也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村容村貌变了,村里的风气也变了。近年来,农村人情宴请之风愈演愈烈,“人情债”不堪重负,但在岳阳的村庄,都能感受到移风易俗的巨大成果,农民们在文明乡风吹拂下,过着井然有序的乡村生活。

  在华容县华一村,村民通过自发约定《村规民约》,向全村发出了“弘扬优风良俗,共建幸福乡村”倡议书,“乡风文明”早已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从2005年开始,华一村村民就自发开始编写村志,总结、推介华一村的经验和优良传统,引导村民勤俭持家、诚信经营、健康生活、和睦邻里。

  在汨罗市武夷山村,整齐划一的联排别墅掩映于花草树木间,而村民们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组织文明劝导队,全面推进“治陋习、树新风”常态化。该村每个群体都有量身定制的团队,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文明劝导队、军人之家、助学社等八个社团,业余文艺宣传队、龙会、广场舞队、军鼓队等文化娱乐团队,带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入会老年人都签订了不做寿、不办酒、丧事从简等约定的申请书。”武夷山村72岁的老年协会会长杨培华说,成员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农村婚丧嫁娶等宴会中,崇尚勤俭节约,并以此为标准严控宴会规模。全村1018位老人签订协议,承诺百年后进行火化、简办丧事。

  2018年以来,岳阳市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项不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各村形成了“一策(工作方案)、一会(红白理事会)、一约(村规民约)、一队(文明劝导队)”的移风易俗模式。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劝导“无事酒”四万余起,人情开支大幅下降,文明习俗风气渐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