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该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每一个动物、植物的存在,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

  近日,一条关于大树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中国最高树木83.4米,相当于28层楼。

  据新京报报道,10月9日上午,中国巨树科考队发布了目前“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的准确高度——83.4米,同时发布了巨树等身照。这棵树位于西藏察隅县上察隅区域,比今年5月时公布的测量数据高了0.2米。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意味着这棵大树再次刷新了“中国第一高树”的高度纪录。此前发现的中国最高树,是位于中国台湾的一棵高达81米至82米的秃杉。

  2021年10月,“野性中国”团队对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内一棵秃杉进行了测量,高度为72米,当时宣布为中国大陆境内测量到的最高树;2022年5月8日,北京大学团队宣布,他们在墨脱县境内的背崩乡格林村,测量到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成为中国大陆新树王。然而,刚过去没几天,又有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团队宣布,他们在西藏察隅县原始森林发现的云南黄果冷杉高达83.2米,远超那棵不丹松的高度。

  昨天由中国巨树科考队公布的83.4米,比此前无人机测量的高度多了20厘米。此次测量的高度是采用攀爬方式测得,符合国际标准。

  成片的云南黄果冷杉巨树的发现,验证了一个事实:藏东南地区是我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降水丰沛,光照适宜。良好的生态条件,才孕育了这些高耸入云的巨树。

  放眼全世界,一般将高于70米的树称为巨树。原产美国的北美红杉是著名的巨树,2006年8月,博物学家发现在美国红杉国家公园的一棵北美红杉“亥伯龙神”高达115.85米,被认为是现存世界最高的树木。

  我国最高树的纪录持续被刷新,新树王不断诞生,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首先说明我们对森林和植物资源的调查,以及科学考察日渐深入,对森林资源状况的了解逐渐清晰。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为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生存创造了良好条件,也因此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然而,尽管多年来科研工作者一直努力查清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但仍有很多地方尚未涉足,有大量的资源未被科研工作者发现和认识。

  此次考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专题”的一部分,不仅发现了云南黄果冷杉成片的巨树林,还发现了西藏红豆杉、兰科植物、蕨类植物等资源,发现了2个植物新种和2个新的分布属,获得了一些稀缺的植物记录。无论是在科学发现上,还是在生物资源的调查上,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中国植物资源的了解,科研人员也一直在努力。根据马金双博士等人的研究,2000-2019年的20年间,中国新发表了4407个维管束植物新分类群,包括3543个新种、68个新亚种、497个新变种和160个新变型,此外还有643种植物的新记录。20年间,中国增加了4186种维管束植物。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的高等植物数量已超过37000种。这一方面得益于交通、科研条件的改善,使得科学家更有可能到达各种偏远的原始森林。另一方面,这则得益于国家对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的重视,使得科研人员有经费支持去开展野外考察。

  对于这样意义重大的巨树森林,该怎么更好地实施保护,同样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不免有人担心,新闻报道以后,巨树命运堪忧。是否会有所谓的网红奔赴这棵“中国第一高树”,蹭流量热点,从而打扰到树木的生长?

  这样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据一些去野外考察野生花卉的人士反映,有时拍到的漂亮花朵一经网络发布,便有花友蜂拥而至,甚至有一些不良花友将花朵据为己有,或是折走,或是盗挖。

  而具体到巨树的情况看,则相对较为安全。一来这棵树地处偏僻的原始森林,山高路远,一般人难以靠近;二来科研人员也不希望公布此树的确切位置,找到它并不容易。

  据悉,北美红杉“亥伯龙神”的具体位置始终未对公众发布,原因便是担心游客会破坏大树的周围环境以及树木的生长。怎么对待这些植物、树木,其实也是一个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的问题。

  人类太多时候强调自己是地球的主宰,似乎主宰就可以为所欲为,而忽视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与其他所有的动植物一样,都有和谐共处的义务和责任。

  和谐共处、爱护自然更不能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比如,给树干涂白,能起到防日灼、防病虫的作用,这是我们从小知道的“常识”。但如今有些“涂白”,已经异化为“干活没干活的标志”。很多本不需要涂白的树木,也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涂了之。最近,北京正在推动科学合理开展树干涂白的工作,这样的爱护,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

  人类应该像尊重朋友一样,尊重每一个动物、植物的存在,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所以,爱护自然、爱护树木,就要尽量少地打扰自然,尽量少地给环境施加人为的压力。对自然多一份敬畏,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打扰。这次的树高测量,使用了对树木影响最小的攀树方式,也是科研工作者尊重自然、低扰动理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