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手机屏幕,照片立即“活”了,线日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盛况,你还可“穿行”在代表当中,零距离感受70年前“南京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的兴奋与自豪……这样的时空“穿越”,出现在改版升级的“南京人大”云上历史陈列馆。
该馆是2020年10月全国首个上线的人大历史主题“云上馆”。4年后的7月11日,在部分全国、省、市、区、镇五级人大代表和市人大机关干部的共同见证下,新版“南京人大”云上历史陈列馆正式上线。观众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云上馆”参观。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我们选择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对原有‘实体馆’‘云上馆’同步迭代升级,丰富展陈史料,创新展示手段,鲜活讲述70年来南京人大诞生、发展、完善的历史故事,生动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以此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说。
“南京人大”云上历史陈列馆的“实体馆”是南京人大历史陈列室,于2019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开放。占地500余平方米的陈列室,用近千张老图片、百余件历史实物和数百部视频,鲜活再现了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前世今生”。
由于陈列室位于市级机关大院内的人大机关负一楼,市民群众参观存在诸多不便。为满足社会参观需求,2020年10月,市人大机关创新上线“南京人大历史陈列馆”网上展厅,成为全国首个人大“云上历史陈列馆”。
“这次创新改版,最大亮点就是进一步丰富展陈史料。”王利民表示,陈列室建成4年来,持续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档案馆、方志办征集跟南京人大有关的实物、史料,增加“历史资料”在展陈内容中的比重。“南京市第一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修建烈士陵(即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决议”等近30件珍贵史料被找到,在此次改版中首次公开展出。
“展品是展馆的核心与灵魂。作为一个聚焦展示地方人大发展历史的专题展陈,能够征集到这么多时间跨度大、类型丰富多元的展品,非常不容易!很多珍贵史料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极具参观和研究价值。”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告诉记者。
记者扫描二维码,登录焕新上线的“南京人大”云上历史陈列馆。“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位于北京东路41号市级机关大院内。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新成立的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就设在这个大院里……”在虚拟解说员“小聂”的引导下,记者“走进”市级机关大院,“来到”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所在地——3号楼,“云上”参观南京人大历史陈列室。
“云上馆”支持PC平台、手机端用户自由参观,全过程实现语音自动解说。“市级机关大院、人大办公楼、陈列室展厅全部重新实景实地拍摄,包括沿途的花草树木。”“云上馆”技术人员透露。
在“云上馆”里,记者轻点《我送亲人过大江》照片,“墙”上立即切换到75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万千群众忙支前”的视频画面。
据“云上馆”技术人员介绍,他们以历史照片为基础,通过AI技术等智能手段,还原了“攻占‘’”“渡江战役总前委领导进入‘’”“新街口阅兵”等多个与南京有关的珍贵历史瞬间。
1954年7月12日至15日,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南京正式建立,开启了“南京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会议期间,全体参会代表在市府路1号(现北京东路41号市政府大院)明志楼(现机关大礼堂)前合影留念。
“对于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重点对‘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合影’进行深度还原,让观众对70年前南京历史上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有更直观的感受。”“云上馆”技术人员说。
记者点击了代表合影,照片立即“动”了起来,“镜头”逐渐拉近,逐个扫过307位代表的脸庞,表情真切“如在眼前”。
“我记得开会地点就在鸡鸣寺旁边的市政府内,里面有一个能坐300多人的会场”“我们都自己带本子,用笔记录”……在“云上馆”口述历史展区,98岁的南京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南京大学原副校长王德滋等21位老代表“原汁原味”讲述了亲历的“召开首届市人代会”“彭冲当选南京市市长”等南京人大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场景、细节。
在这次改版中,南京人大机关对外交往中的受赠礼品,也通过现代技术在“云上馆”上进行立体展示,让人深切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对外影响力。
“同步改版升级的实体馆、云上馆,鲜活展示一代代市人大代表不忘初心、接续前进的奋斗足迹,让我这个‘后来人’‘接任者’倍感自豪、深受教益。”南京市人大代表、市律师协会会长刘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