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学研究者认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领导的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冀东堪称最为艰苦和惨烈的地区之一。这个抗日根据地始称冀东,后称冀热辽,始终是晋察冀的组成部分,受中共北方局和晋察冀军区领导。与全国其他地区抗战相比,孤悬敌后的冀东战场主要是中共领导下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冀东八路军驰骋长城内外,血战千里无人区,几经起落,终于建成一个拥有560万人口的冀热辽根据地,建立起一支人数众多的武装力量,成为日寇咽喉地带强有力的抵抗力量。
1938年夏,饱受日伪蹂躏的冀东民众在中国领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
抗战爆发前,冀东包括唐山、秦皇岛各县及京东、津北一些县在内,共有22个县,这里农业发达、矿产丰富。日军侵占东北后,为吞并整个中国,首先将魔爪伸向冀东。1933年军长城抗战失败,与日军签订《塘沽协定》,军队被迫全部撤离,冀东沦陷。“七七事变”后,日军进攻我国的兵力和军用物资,大量经过冀东运送。因此,对于中日双方来讲,冀东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明确提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10月,中共冀热边特委通过冀东抗日统一战线组织,广泛发动民众,准备武装起义。为策应起义,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与第120师宋时轮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简称4纵,于1938年6月从平西出发向冀东挺进。当月下旬,冀东抗日联军成立,无党派人士、民团首领高志远为抗联总司令,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李运昌为副总司令,爱国人士洪麟阁为副总司令。7月6日滦县港北村,7日丰润、迁安交界的岩口镇爆发起义。短短两个月,东起山海关,西到潮白河,北从雾灵山,南至渤海滨,大起义遍及20多个县。这次大起义工农群众、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各派武装力量达20余万,抗日联军发展到7万余人,其他抗日武装近3万人。起义军与八路军协同作战,收复迁安等9座县城,动摇了日伪的统治。8月中旬,4纵与抗联主力在遵化铁厂镇胜利会师。遗憾的是,由于当时4纵主要领导得到敌人大举“扫荡”冀东的情报,过于严重估计形势,决定主力全部撤到平西整训。在西撤过程中,沿途遭敌人围追堵截,人员大部失散,损失惨重。西撤导致整个起义队伍和根据地损失百分之九十以上,当时转移到平西和冀东保留下来的抗联人员只有3000人,冀东抗战形势一落千丈。
尽管如此,冀东抗日大起义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撒遍革命火种。4纵和抗联西撤时,留下3个支队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在西撤受挫最危急时刻,李运昌等当机立断,带领余部返回冀东,恢复和重建抗日武装。1939年3月,正式建立了中共冀东地方委员会,恢复基层党组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1939年10月成立冀东第一个联合县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起,冀东开始进入联合县秘密开辟根据地的艰苦抗战时期。
驻防冀东的日伪军一般情况下保持在5至10万人,相当于八路军的5至10倍。由于敌众我寡,环境险恶,冀东党和军区带领人民,在实战中汲取失败教训,不断探索开辟根据地的新模式,遵循机动灵活的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冀东地区既有山地又有平原,党的基础及其领导的抗日群众主要是在口内的遵化、迁安、丰润、滦县、玉田、蓟县等县,因此,冀东始终以长城里的盘山、鲁家峪、腰带山三个地区为中心向四外扩散,即先建了口内游击区,然后向口外发展。根据地的建设,没有固守一隅而陷入被动,而是在巩固中求发展,从发展中求巩固。
冀东根据地的武装斗争,战略上是坚持内线的持久防御战,战斗是外线的速决进攻战。作战方针基本上是游击战,不打消耗战。部队每到一地,不能留驻三天以上,青纱帐时期、偏僻山区可以驻一周左右,但也高度警惕,加强戒备,以防敌人远距离奔袭合击。在地方政府准确情报保证下,部队像流水疾风一样,“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夜间行动”。一旦我军优势在二倍、三倍以上,部队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敌人以重击。
1941年3月至9月,日军集结6万余兵力连续推行第一次、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在当年夏季反“扫荡”过程中,战斗空前激烈,冀东部队损失严重。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冀东区分委及时总结教训,秋后主力出关,开辟热南地区。敌人以为八路军被消灭了,于是主力撤出冀东,由23个团的治安军接替防务。1941年11月、12月,敌人推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八路军主力回师关里,发动打治安军战役。数月内,八路军消灭了伪治安军7个团,歼灭5000余人。华北日酋冈村宁次哀叹:“到冀东如入苦海”“对冀东应有再认识”,日军第27师团主力被迫回驻冀东。1942年3月30日,日军开始为期两个半月的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冀东部队主力转移外线,积极向敌区发展,开辟新区,同时返回口内基本区开展“复仇战役”和夏季反“扫荡”,粉碎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1942年9月中旬,日军开始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共调集7个联队的日军、4个团的伪满军和十几个团的治安军,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并实行“沟壕堡垒”政策,运用“清剿剔抉”战术,疯狂破坏我基本区。我军各部先后再次转到外线作战,避开敌人锋芒,撤到热南、滦东、路南与敌人周旋。1943年春,主力部队又返回口内,分三路深入基本区,进行恢复基本区的战役。
冀东八路军主力部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坚持以游击战为主调,成功进行打治安军、恢复基本区等战役,改变了敌我双方的态势和力量对比,为最后战胜日寇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冀东军民几乎无日无战事,累计毙伤俘日军7万人。
冀东抗战中前期始终处于敌强我弱整体态势,但不乏全歼日军王牌中队的经典伏击战,如白草洼、干河草、彭家洼伏击战。这些战果辉煌的伏击战与战场指挥员的魄力与胆识密切相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和冀东第12团神枪营长欧阳波平。令人痛惜的是,这两位令冀东日军闻风丧胆的优秀指挥员同在最残酷的1942年捐躯。
冀东抗战中成功的伏击战还有不少。如1940年8月20日,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指挥第12团1营,在丰润县金庄取得全歼日军松本小队50余人的战果;1942年12月17日,第12团团长曾克林率部在迁安大贤庄全歼浅叶小队50人。等等。这些战果都极大增强了冀东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日军第27师团中队长藤原彰在《中国战线从军记》中写道:“八路军巧妙娴熟地运用其得心应手的伏击战法,将浅叶小队一个不剩地全部消灭。像这样表明冀东八路军战术成功、日军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东地区特别多。日军第1联队也常有小部队被八路军全歼的事例发生。这是八路军得到民众的支持,在情报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结果。这也是一件让日军无法掌握中国民众之心的事。”
1940年春,包森率领队伍来到盘山东北部梁庄子,开始创建盘山抗日根据地。当年夏季的一天,日军纠集兵力分几路向梁庄子扑来,妄图一举歼灭新生抗日武装。警卫班班长马振东率领六名战士掩护司令部和大部队转移。他们边打边退,把500多日伪军引到了盘山五峰之一的莲花峰顶。日伪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莲花峰发起进攻。眼看敌人距离峰顶不到十来丈远了,马振东一声怒吼:“手榴弹炸他狗日的!”,话音未落,他一挥手扔出一个手榴弹,“轰”的一声在敌群中爆炸了,敌人嚎叫着倒下去。紧接着,六名战士抛出十几颗手榴弹……敌人被打退了。时近中午,敌人又组织冲锋,几挺机枪从东山向莲花峰顶疯狂扫射。枪声停止后,敌人分三股从三个方向往上爬。马振东等七勇士子弹打没了,就搬好石块伏在峰顶。当敌人距离峰顶几十步远时,马振东向敌群抛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混乱,战士们将大石块滚下山巅。但是,砸退一股敌人,又上来一群。这时,七勇士的手榴弹子弹都打光了。敌人“嗷嗷”地冲向峰顶,“同志们,为中华民族解放,誓死不当俘虏!”说着,马振东等七勇士纷纷摔毁,大家站在峰巅,手挽手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七勇士纵身跳下悬崖,当中有六人壮烈殉国,班长马振东被树枝挡住后落地,摔成严重脑震荡,后被附近山村的老乡发现获救。
1942年4月3日,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第12团政委刘诚光带领部分战士,护送一批干部去平西受训。部队转移到遵化境内,分别在范庄等地宿营。次日天刚亮时,侦察员报告:范庄庄头发现敌人。此时,敌人已经占据甄庄西山头和范庄东山头,卡住红石岭。刘诚光当机立断,指挥抢占高地,部队迅速冲上甲山。甲山是座孤立山峰。此时,敌军收缩了包围圈,西、北、东三面全是鬼子和伪军,总兵力有3000余人,我军只有289人。早上八点多钟,敌人步枪、机枪从几个方向朝我军猛烈射击。我军一名神枪手打死敌人重机枪手,四挺机枪一阵猛扫,把蜂拥而上的几百个鬼子压了下去。鬼子气得发了疯,用迫击炮乱轰。刘诚光拉出自己心爱的战马放到山头,引开敌人视线。敌人的炮弹炸得阵地上土石迸飞,战马受伤腾蹄嘶鸣。下午三时,枪声稀疏下来。刘诚光重新部署兵力,等待黄昏突围。半小时后,鬼子得到增援,重新发起攻势,迫击炮弹、枪弹像雨点冰雹一样向整个甲山倾泻。刘诚光对坚守在山上的干部战士说:“我掩护,你们继续选择时机向外冲!以后重整队伍,坚持斗争到底!”“坚决保护首长,宁可一起死!”战士们吼出心声。经过一天激战,我军弹药所剩无几,四面受敌。太阳快落山时,日伪军又以密集队形向顶峰突击,战士们将仅有的子弹射出后,大吼一声:“冲啊!”,与敌人展开白刃肉搏,有的战士抡起枪托劈,有的用石块砸,有的战士抱着鬼子撕咬,有的战士和鬼子扭成一团,摔下几丈高的悬崖……混战中,山下敌人不再开炮轰击。刘诚光再次对干部战士说:“冲出去!以后你们重整队伍,继续战斗!”他同时下令:“砸毁所有!烧毁所有文件!宁死不投降!”大家砸毁武器、烧毁文件后,刘诚光、二营教导员于禾先后饮弹自尽,剩余战士全部跳崖。此战,除31人成功突围外,其余258人全部牺牲。
夜幕下,甲山上的焦枯树木、满坡荒草被炮击引燃,腾起冲天大火,敌人借火光打扫战场,运走600多具鬼子尸体。敌人撤走后,乡亲们将第12团258名殉国烈士安葬在甲山西北坡下。
日军唯恐冀东八路军出关向东北发展,极力将其扼杀在冀东。为切断中国领导的抗日武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日军在长城沿线一带通过“集家并村”手段将百姓驱赶到所谓的“集团部落”,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人圏”,从而建立起“无住禁作地带”,肆无忌惮地推行“三光”政策。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日军残暴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人间地狱血雨腥风……冀东八路军在装备极差、物资极度匮乏、住宿困难等恶劣条件下,与敌人进行周旋,牵制敌人大量兵力,破坏日军“以战养战”政策,从战略上配合其他根据地及盟军对日作战。
无数英烈的热血换回了胜利。冀东八路军最早组建的主力团第12团建团初期团职领导一个没活下来,很多战士牺牲后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据不完全统计,冀东从1937年全民族抗战到1945年胜利,约有3万多战士牺牲,干部牺牲数千人,其中团级、地委级以上干部牺牲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