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三十载,将一株株牧草当成一生的事业来追求,人们被她这种一心识草、护草、植草捍卫绿色家园的坚强意志所感染,草原上的牧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她始终坚守于此。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草原监测中心的莎日娜。

  “你瞧,那一片都是红砂,颜色稍淡的则是针茅。”时值盛夏,乌拉特草原迎来了最美的季节,记者跟随莎日娜来到了潮格温都尔镇宝日布嘎查,查看这片草场的长势情况。在车行进的过程中,莎日娜便迫不及待地担当起草原植物向导的角色。

  莎日娜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草原局一名正高级畜牧师,1994年大学毕业,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选择成为一名林草工作者。跟牧草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她,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植物土专家”。在她的带领与讲解下,记者走进乌拉特草原,一路探寻草原上的植物奇观。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我才发现,之前的学习还很浅。但我知道,要想保护好这片草原,我必须要非常了解它。我天天吃住在草原上,记录草原上有哪些植物物种,遇到不懂的,就记在本子上,回去后再查资料检索核对。”莎日娜还记得,那时候巴音前达门苏木乌力吉图嘎查老书记木尔朝鲁自己编写了一本乌力吉图嘎查的《植物志》,她隔三差五便跑去借阅,“老书记的《植物志》对于我的帮助很大,他是我在草原上的牧民老师。”

  “红砂是柽柳科琵琶柴属小灌木,多分枝,老枝灰褐色,小枝多拐曲,皮灰白色,它是良好的水土保持和固沙植物,是干旱荒漠及水土流失区的重要生物屏障,有利于造林,对促进植被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行走在乌拉特草原上,草地上伸出一簇簇植物的叶片,莎日娜一口气说出好几科牧草,从形态特征、植物科属到适宜生境,三两句话便将草地上牧草的“底儿”交代得清清楚楚。

  刚走没几步路,她又随意揪下一片叶片,轻轻搓揉后递给记者。“你闻,这个就是我们在车里闻到的味道,它就是我们说的‘扎蒙草’的味道。”莎日娜的脑子里印着乌拉特草原上每一种植物的样子,甚至连味道也记得一丝不差。

  正是30年的坚守,莎日娜每年4月至10月7次以上的实地巡护和病虫害防治,无数次实地普查,她对每株草的位置坐标、健康状态、种子质量以及巡护的行走路线,都烂熟于心,如数家珍。翻开莎日娜的手机相册,1000余张照片几乎满满当当都是各种植物的全景或特写图。点开后会发现,不少植物照片都被标注了种名、发现地的坐标及编号。乌拉特草原上生长着植物78科、291属、569种,其中草427种,莎日娜全部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属性。这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地观察、学习和实践。每当有人提起,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这片草原上的一个学生,还有太多需要学习。”

  莎日娜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识别草种。她还参与了草原的生态恢复项目。“做草原保护工作,注定要比别人多跑路、多吃苦、多流汗”。每年种草的时节也是莎日娜最忙碌的时候。莎日娜今年的主要施工点是获各琦苏木前达门嘎查,这个嘎查是全旗草场退化最严重的一个嘎查,全嘎查有70%的草场成了荒滩,今年计划在这里种草5万亩,大概需要1个月的施工期。

  作为草原生态环境的守护者,莎日娜常年穿梭在平均海拔1100米的乌拉特草原上,每年在野外工作时长达200余天,着实摸清了全旗草原家底,并参加种植人工草场近250多万亩、灭鼠1500多万亩,无论是“三北”防护林建设,还是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设工程,她都不辞辛劳,日夜奔波,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为让“荒漠”变成“草原”而努力着。

  30年如一日,莎日娜在这片草原上默默耕耘,她的故事,就像乌拉特草原上的草一样,虽然不起眼,但却坚韧不拔。她的故事,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关注自然,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李会刚 徐容 朝旺)

  30年如一日,莎日娜在这片草原上默默耕耘,她的故事,就像乌拉特草原上的草一样,虽然不起眼,但却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