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发布一组“新鲜”的荷花照片,不少人在评论区表示,赶紧通知妈妈换上今年最新的荷花当头像。
这似乎是全国统一的默契,在每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总有那么一两个“荷花头像”,有的群里更是仿佛大型“赏花现场”,不仔细看都分不清谁是谁。
有网友表示,点开妈妈的头像,永远是一朵开得正好的荷花,池塘里的荷花是夏日限定,妈妈头像框里的荷花却是一年四季经久不衰。
仅仅有照片还不够,有时候还要加上“笑对人生”“知足常乐”“幸福时光”这类成语,才足以表达长辈们淡泊平静的心境。
一直以来,荷花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古人称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人则赋予它“好运莲莲”的象征意义,难怪妈妈喜欢荷花。
可能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喜欢山山水水、海阔天空,他们的头像或是在旅游的过程中精心拍下的,或是在喜欢的纪录片里截图的。蓝天白云,平静的水面,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麦田……长辈们的偏好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像极了Windows的桌面背景。
在“风景类”头像之外,荷花这种“植物类”头像也频繁出现在家庭群里。妈妈喜欢养的花花草草,爸爸放在电脑旁边的盆栽,可能某一天突然就变成了他们的头像。
社交媒体的功能不断扩展,为用户的自我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头像是自我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对头像的选择,是在建立头像作为符号与自身的链接。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风景和花卉的符号寓意总是美好而平静的,他们到了这个年纪,更希望能体现出自己平和宁静的心态。有老年用户认为,风景能让人感到舒展,用风景头像能向别人传达平和的心态。
年轻人用猫猫狗狗、动漫角色和喜欢的表情包当头像,这是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传达喜好和想法。父母长辈们其实只是喜欢的东西和年轻人们不一样,那些山川湖泊、花鸟鱼虫,同样在他们的眼里熠熠生辉。
但长辈们对头像的执着,有时超乎了年轻人的想象,他们不仅是自己用,还希望儿女们也能用他们认为更合适、更美好的图片当作头像。
自从长辈们开始用微信后,儿女的头像已经不是自己可以轻松决定的了。也许在某次他们想打视频电话的时候,看着手机屏幕里的头像,突然就开始了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
有时候他们给出来的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好像父母是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分析”头像的。
他们希望孩子呈现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是积极向上的,是有好的寓意和象征,能给自己带来吉祥与好运的。
父母希望孩子们能像“朝阳”一样充满朝气蓬勃,充满了年轻的气息,“你是一个阳光可爱的小姑娘”。
不过,很多时候年轻人都“get”不到父母的想法,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代际关系,意味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而这让彼此之间的理解变得困难重重,进而变成一场充满抵抗意味的博弈。
这场博弈,有时是更年轻的那一方选择妥协,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化成一篇篇名为“爸妈觉得我头像不好看”的吐槽帖。
在长辈们的“威逼利诱”下,有网友“一怒之下”换成了荷花头像,并回复:“我看这下你还说啥。”
近年来,年轻人对于“风景花卉”这类头像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没有一位妈妈,可以拒绝这组荷花头像》的评论区中,有不少年轻的网友纷纷表示看中了这些荷花头像。
“我10后的女儿头像就是荷花”“90后也无法拒绝”“95后就很喜欢风景照呀”“23岁的小伙表示又有头像可以换了”。
有人戏称,一旦过了20岁,年轻人就会开始爱上拍花草树木,“看到自己的风景头像就感觉内心很平静”“从不懂爸妈,到理解爸妈,再到成为爸妈”。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长辈热衷于“网上冲浪”,用各种表情包做头像,让儿女们直呼“我爸妈比我有梗多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头像成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彼此互相包容、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代际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