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态上看,白芷跟当归、芎䓖、独活、藁本、羌活这类中药差不多,都是伞形科,全身散发着特有的芳香。夏秋时节,这类植物开出白色的小花,在野外迎风摇曳。
“芷”有时也写作“茝”。因为先秦时期,“芷”和“茝”通用,西安的古地名芷阳,在《史记》就写作“茝阳”。另外,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说文解字》和《尔雅》都没有收录“芷”字。在荀子笔下,“芷”也指“兰槐之根”。
现在通称“白芷”。古典文学植物研究者潘富俊统计说,白芷是《楚辞》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种香草。也有学者将“扈江离与辟芷兮”中的“辟芷”,视为蕲茝,即蘼芜,当归属的一种。这些分类是现代植物学上的,古人未必有这么严格。
《文史博览·人物》2024年第1期 《“芳香”与“药”:白芷的两个别称》
在屈原的时代,用白芷做香料,所采用的可能主要是它的果实。2015年,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发掘出的战国楚墓中,有35091颗白芷的果实,但没有白芷的其他部分。
在古人看来,它的香味浓烈,于是直接称之为“芳香”或“泽芬”。文献中常用“芝兰之室”来形容好的环境。“芝”与“兰”放在一起的时候,早期所指的其实不是指灵芝,而是白芷,“芝兰”即“芷兰”。清代王念孙说以前文献中所说的“兰芝”或者“芝兰”,都是“芷”字之误。
西汉人戴德说:“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入而不闻,则与之化矣。”到了东汉王肃那里,“兰芷之室”变成了“芝兰之室”,此后约定俗成。这个词语使用久了,“芝”就变成了灵芝,但芳草所具有的特性还在延续,甚至让唐人发生误解,写诗赞美说:“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其实,灵芝象征的是祥瑞,不是芳草,没有香味,跟泽兰放在一起,本来就是非常奇怪的。所以宋人说:“今芝不香,未知何故。”其实,不是“芝”变味了,而是它的所指发生了转移。不仅如此,宋代开始,连“兰”也单指兰草。清代人画的《芝兰图》之类的作品,通常是灵芝加兰草,与先秦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了。
另一个成语“芝兰玉树”,通常用来形容有出息的子弟,情况也跟此类似。“芝兰”最开始也是“芷兰”。
白芷作中药,用的是它的根。产地不同,名称也各有差异,产自四川的是川白芷,产自浙江的是杭白芷,产自河北的是祁白芷,产自台湾的称之为“台湾独活”。白芷味辛温,有舒窍、去风邪等功用,可治疗头眩目泪。也有人把它说得很神,比如可以长肌肤,能润泽。通俗而言,就是可以美容养颜。现代研究证明,白芷里面确实有一种物质,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的生成,达到美白效果。
王逸注“辛夷楣兮药房”这一句时道:“药,白芷也。”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郭璞注《山海经》。历史上,楚地方言中,确实有用“药”指代“白芷”的用法。张仲景《金匮要略》云,人若因寒湿导致的鼻塞,“纳药鼻中则愈”。张仲景出生于南阳,战国时属楚。此处的“药”,指的就是白芷。时至今日,白芷仍是治疗鼻病的一味药物,对慢性鼻炎或鼻窦炎尤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