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前段时间,我有位年轻的朋友找到我,说是最近几天总有微微胸痛胸闷,像是针扎一样的刺痛,心里还烦得很,睡觉也睡不好,总担心自己得了什么大病。
听完他的症状后,又看了看他的舌脉,我便心里有了底,给他开了一个方子,一周后,他电话告诉我,他胸部的刺痛消失许多,睡眠也好了。
说到疼痛,大家都知道中医里有句话“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考虑上述患者,精力充沛,基本排除虚弱不荣的情况,所以上面这位朋友胸痛本质就是经络不通。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足以说明经脉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机体的气血能在经脉中正常运行是保证人体上下血供充足的前提。当局部经脉淤阻,会导致全身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所以会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我们平常生活中的头痛、眩晕、腹痛、月经不调等不适症状可能都与血瘀密切相关。
清代医家王清任用来治疗血瘀阻滞病人用的便是活血化瘀名方--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的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
方中桃仁、红花,二者都能够活血祛瘀,但是红花能够化瘀,桃仁则润燥行滞更强。所以,平素便秘的朋友可以适量桃仁煎水。
赤芍、川芎与地黄则是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补血神方--四物汤中化裁而来,同样善于活血祛瘀,生地黄则是防止活血化瘀药太过伤到正气。
牛膝的作用则是将位于胸腹部的血瘀进行引血下行,从而祛除淤血。桔梗则是载药上行从而直达病所,发挥活血化瘀疗效。这“一升一降”也体现了中医的灵活变通。
柴胡与枳壳则能够理气行滞从而正气得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瘀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注意气滞。所以中医不光治标同样治本,注重全身整体性。
血府逐瘀汤,即“胸中血府血瘀”之意,毫无疑问,此方便是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之证的良方。
当血瘀胸部时,“不通则痛”所以会导致胸痛。血瘀的疼痛特点便是“痛如针刺,且有定处”。
胸部的阳气郁滞不升,脑窍失养,“不荣则痛”就会导致头痛。所以胸痛与头痛有时候也是紧密相关。
胸中血瘀,气滞不通,则胃气不降,故上逆发为干呕,严重者饮水便吐。瘀久化热,最明显便会出现潮热,往往发生在下午。
痰热扰心,便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瘀滞日久,肝失条达使得患者急躁易怒。小小的血瘀能引起人体这么多症状,所以中医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么简单,整体观念一定要始终贯穿。
其实,这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病范畴。
所以经络就像人体内部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只要其中一个路口发生拥堵,并且得不到及时处理,那么拥堵的车流越来越长,最终导致全身上下的交通公路流通受到波及。上面的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胸部的血瘀证。如果血瘀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应该怎么办呢?
医家王清任早已料想得面面俱到,所以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活血化瘀系列方,血府逐瘀汤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血瘀在胃脘部,常见症状便是胃脘部得出皮肤出现瘀血斑点,甚至形成结块,常常伴有肚腹疼痛,而疼痛特点仍然是“痛如针刺,且有定处”。
对于这种膈下血瘀证,我们可以选择膈下逐瘀汤。方剂组成:五灵脂6g、当归9g、川芎6g、桃仁9g、丹皮6g、乌药6g、赤芍6g、元胡3g、甘草9g、香附4.5g、红花9g、枳壳4.5g。
膈下就是我们胃脘部,中医以膈为界,将膈上的心肺二脏称为“上焦”,也就是人体表的胸部。
以下的脾胃大肠称为“中焦”,向外主要是人体表的腹部位置。从胃下部至二阴的小腹部位,也叫“少腹”,内应中医的下焦,包含肝、肾、膀胱三脏腑。
所以,下焦出现血瘀便会表现为小腹胀满,女性患者在经期会更加明显,经期腰酸、小腹作胀、经色紫黑或有瘀块。这些都是瘀阻少腹导致的血凝血寒。
这些属于西医中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等女性月经疾病范畴,在辨证符合上述的不适症状后,这里推荐大家使用少腹逐瘀汤:小茴香1.5g、干姜3g、元胡3g、没药6g、当归9g、川芎6g、肉桂3g、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6g。
前段时间,我有位女性朋友告诉我她腹部经期常常出现胀满感,经色也比平常更暗,近期出现瘀块,我立即推荐了膈下逐瘀汤,大概用了一个月,月经再来的时候瘀块已经没有了。
所以当时人体出现一点异常表现其实都是在给我们警告,正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身体的瘀滞刚开始只是微不足道小血点,但我们不去理会,这个小点会慢慢吸收生长,逐渐膨胀为危害健康的毒瘤,使得我们全身的交通网瘫痪,从而各处作痛。
所以《黄帝内经》中“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足以说明中医强调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通过王清任的逐瘀系列方,我们可以有效对三焦各个部位进行活血化瘀,消除全身的淤滞,恢复血脉通畅。所以活用逐瘀系列方,则经脉通畅,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