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明报》报道,9月强台风“山竹”袭港,摧毁了不少树木。近日,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经不同研究,制作了一套原生植物分类索引,建议在香港种植更多合适的原生植物,降低再有强台风时树木倒塌的风险,同时增加生物多样性。

  助理教授张浩称,根据初步数据,台风“山竹”来袭后,香港倒塌最多的是街边的细叶榕及大叶榕树。他说,细叶榕、大叶榕属原生植物(即原先自然生长于香港、在人类活动之前已有的植物),但树冠大、树身较重,街边狭窄环境难以支撑其生长,一刮风便较容易倒塌。

  张浩以欧美地区常用的“框架物种方法”及国际通用的其中7套评价指标,包括植物的耐阳性、耐旱力等,按香港渔护署《香港植物志》中的不同植物,制作了一套原生植物分类索引,建议应在马路边种植“先锋植物”,如秋枫、白桂木等。

  他解释,“先锋植物”生态价值高,在水分和营养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生长,整体树形亦较细叶榕及大叶榕小,若将来再遇强台风,可降低倒塌的风险 。

  张浩又称,香港现在没有可评估树木承受风力的系统,学系正计划2019年起以“树木拉力测试系统”,测试不同树种的防风程度,建立香港的数据库。

  另外,该系一级特任导师罗敏仪自2016起研究发现,香港市区的公共绿化空间,超过7成植物是外来品种,她建议香港多种植原生植物,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