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起了雾,随后竟然迷迷糊糊地下起了雨。雨水如丝线,轻轻地、悄悄地,洒落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那是大地最温柔的诗行,在经历了大半个月的干旱后,这雨总算赶来了。“久旱逢甘霖”的欣喜与激动,也只有在经历过旱情考验的人们才最深有体会。

  天色渐渐亮起来,远方天际,一片朦胧。雨雾蒙蒙,如同轻纱曼舞。也就是这次出差,让我有幸看到了雨中的芦苇。不同于孩童住乡村时在水塘边看到的芦苇,这次是在湖边。湖离我居住的酒店约四五公里,从敞亮的落地窗看出去,正好可以看到湖的大致轮廓与流向。因公司安排的行程不急,我决定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间出去走走。

  我没有打车,而是撑了一把伞,慢慢走着,不知不觉竟然来到了湖边。我喜欢雨天,也喜欢有水的地方,比如涓涓的小溪水、潺潺的河。

  农村老屋旁就有一条小河沟,河沟不宽也不深,水流也不大,就那样缓缓地流着,还伴着一阵哗啦啦的水流声。那水声,像一首轻音乐,听着很治愈。尤其是在夜晚,听着水流声,很快地就会进入梦乡,而且睡得安稳。当然,对于眼前的湖,我也同样颇为喜欢。于是我沿着湖边小路,慢悠悠地踱着步子。湖水平缓缓地流着,雨水打在湖面,泛着水花。湖岸边,长满了一些高大的树木,零零散散,一片浅绿,我叫不上名字。不过在靠近湖面的浅滩处,我看到了一片芦苇丛,倔强生长着的芦苇丛!

  和晴日暖风里的芦苇不同,它们在微雨的抚摸下轻轻摇曳,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那是大自然最细腻的低语。偶尔,会有几只水鸟扑棱棱地拍打着翅膀从低低的湖面一跃而过,留下一串串清亮的歌声。那声音,像是一支箭,穿透雨幕,穿过这开阔的湖面,回荡在周围的空气中。

  一开始,我觉得这些芦苇像久居他乡的游子,无依无靠,静静地伫立在湖岸边。风来,摇曳;雨淋,苍翠;湖水从它们的身边流淌过去,从它们身边带走一点泥土。这些芦苇,既无法逃离这方水土,也无法寻觅到真正的归宿,只能在这无尽的雨中,彼此依偎,相互慰藉。

  记得童年住在老屋时,在沟渠或者水塘附近,总能够看到芦苇的身影。是的,凡有井水处,皆能看到芦苇。那时雨水充足,乡村草木葱茏,农田庄稼丰茂,而水塘边的芦苇也墨绿如玉,一片翠色。于是,农村人根据芦苇的生长状况也就在心里能约莫推出庄稼的长势了。不过,眼前的芦苇丛却只是一小丛,高度也不过人把高,显得瘦削。仔细看,还能看到它们裸露着的根系紧紧地攥着泥土,俨然一副“营养不良”的窘迫面貌。

  雨中的湖汀,泥沙细腻,宛如一块巨大的绒毯,轻轻铺展在水面上,随着微波轻轻起伏。它们在雨水的滋润下,在雾气的晕染中,忽远忽近,让人心生向往,却又不敢轻易踏足。我远远地站在岸边,看着这芦苇与沙汀,一时之间,生出一些愁绪。昏昏沉沉的光亮,浅浅地映照在湖面之上,与湖水交织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其实,我能够感受到那些在雨水迟迟不肯来的干旱的日子里,每一份阳光的炙烤都是对生命的考验,有时甚至是一种伤害。那些裸露着伤口的农田,就是雨水很少光顾的结果,土壤干涸,沟沟壑壑。而湖边,自然也好不到哪去,渐渐后退的水位,对这些靠水而生的植物就是一种无情考验。有了这久违的雨水,忽然看到了一份希望。那份希望,像是在黑漆漆的路途中看到了一份迷人的光,又微渺,又伟大。有了雨水,农田的庄稼才会茁壮成长,才会在秋天奉献出丰硕的粮食。有稳妥的粮食保障,人民的生活才会好,才会有国泰民安的气象。

  突然觉得这些在水一方的芦苇并不如羁旅他乡的游子那般漂泊无依。这开阔敞亮的湖,这泥土柔软的浅滩,就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雨,也是及时雨。看着逐渐上涨的湖水,我的心里一阵欣喜。而清早的微凉小雨,似乎和我的心情一样,它无声地落在芦苇叶上,滑落在湖面,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成为了这孤寂的早晨中最温柔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