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蔬菜,我们大棚里还有水果,阳光玫瑰马上就能上市了。”安徽省涡阳县星园街道赵瓦房村党总支书记朱志伟说道。
赵瓦房村曾是贫困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2户、364人,贫困发生率达10%,当时村民还固守着“一麦一豆”的传统种植习惯,村里也没有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随着市纪委选派的到村帮扶后,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经济、促增收,赵瓦房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9年7月,该村利用扶贫资金200万元,建成9座温室大棚,确立了精品蔬菜种植的产业发展道路。2020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统筹资金近3000万元,建设了“中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暨涡阳长三角蔬菜供应基地”示范园区,建成温室大棚129座,主要从事蔬菜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及冷藏,园区年产精品蔬菜2000吨。当年,赵瓦房村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园区引进先进的物联网系统,随时可以监测每一座大棚温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度、土壤分析数值以及蔬菜长势情况。”该村党总支书记朱志伟介绍,村里将建成的大棚租给农户,采取“四个统一”的办法经营:即统一技术支持、统一种植管理、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综合结算。村里出技术、提供种苗及农资肥料并帮助销售,解决农民资金短缺和销售难题,培养了一大批种植能手,实现村民和村集体双赢。目前,每天在大棚内务工村民135人次,其中脱贫户约40人次,蔬菜大棚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摇钱树”。
“我们的蔬菜一方面在本地销售,进入各大商超、学校食堂,一方面销往江苏、上海等地。”蔬菜基地负责人说。
产业兴旺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目前蔬菜基地每天用工40余人。“家里有两个小孩需要照顾,我就常年在蔬菜基地打工,每月收入3000块钱,挣钱又顾家。”村民张晓兰说。
坚持党建引领,找准产业致富。短短几年,赵瓦房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村集体年纯收入超120万元的先进村,目前已拥有13家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留守劳动力3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1.5万元。如今的赵瓦房村相继获得全市五星基层党组织、全市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十大园区、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荣誉称号,已然由过去的省级贫困村逐步蜕变成了一个党建扎实、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省级美丽中心村。
赵瓦房村狠抓基本队伍,建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着力打造赵瓦房村长三角绿色蔬果供应基地,采取“公司+农户”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农户承租基地大棚,其中脱贫户优先租赁,在现有蔬菜生产功能的基础上,打造“三个基地建设”,即: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和农业观光采摘基地,融合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4年赵瓦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及脱贫户就业200多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
在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该村将利用园区的智能温室和观光棚,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和农业观光采摘基地,进一步提升园区规模效益。同时该村还流转土地300多亩,引导脱贫群众与种植大户合作经营,大力发展桃树、梨树等果树种植,以及培育中华王速生榆、银杏等绿化树种。“几年过后,这一‘绿色银行’又将为村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朱志伟说。(蒋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