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我们又进入台儿庄古城,游览了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博览园、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等展馆,参观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离开台儿庄古城,我们驱车来到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由于湿地公园内部正在修整,故暂停接待游客。真的很无奈啊,原计划在山东游览的景点本就不多,结果竟有两处吃了闭门羹……我们只好带着遗憾离开山东,进入江苏徐州。

  窑湾古镇已有两千余年建成史,它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频发的山洪挟裹而来的大量泥沙,成了烧制陶器的最佳材料;用泥土烧制砖瓦,就成了当地人谋生的重要手段;由于地处京杭大运河拐弯处,故名窑湾。

  资料记载:大运河从窑湾古镇边流过,河面最宽处约500米。当年,这里运河航道里舟楫穿梭,是国家主要的水路航道。

  窑湾古镇区三面环水、一面连通陆地,处在新沂、邳州、睢宁、宿豫四县市交界处,相关资料对此有“鸡鸣闻四县”“东望与海、南瞰淮泗、西顾彭城、北瞻泰岱”之描述。处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水陆码头,不难想象到曾经的繁华昌盛景象。

  在路边一家商店门前停好车,刚打开车门便领受到漫天柳絮扑面而来。我屏住呼吸,生怕把柳絮吸到嗓子眼,并用最快的速度离开。

  进古镇北门不远,一个小亭子旁边有一座臧纡青站立的铜像。他手指的方向,是块倾斜的刻有“窑湾奇门遁甲八卦迷宫图”的圆形铜牌;左下地面上,镶嵌着一块刻着“臧纡青與奇门遁甲”的方形铜牌。

  沿着后山河边的石板路南行,道路两面的景色很好;有些路段的风景,就如同一幅精美的油画。

  过了月牙桥不远,便到了“淮海战役窑湾战斗陈列馆”。这里是一个面积不太大的四合院,中间有一座十勇士搭人桥的雕塑。见到雕塑后,我依稀记起在小学三年级时,曾经在《红旗飘飘》丛书中读过一篇发生在淮海战役中十勇士搭人桥的感人事迹。

  在陈列馆里,我意外发现“淮海战役,首战窑湾”的提法。仔细浏览了介绍,自我感觉有点儿明白了。

  首先,1948年11月8日开始的窑湾战斗,与《淮海战役攻击命令》中“定于八日晚统一发起战斗”的时间相吻合;其次,按照关于淮海战役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的要求,窑湾之战歼灭了黄百韬兵团一个整建制的六十三军。窑湾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为在碾庄圩全歼黄百韬兵团奠定了基础。所以,战史上常有“首战窑湾”之说。

  解放后,“首战窑湾”就得到了主要参战部队华野一纵领导的认可,在当地也成为不争的历史及军史事实。

  1955年4月,窑湾镇党委、政府倡议并经直接参与指挥窑湾战斗的张翼翔、曾如清等领导同意:将分散在100多处掩埋地的烈士遗骸,统一迁移到窑湾镇刘宅村东北边一块30多亩的高坡地上集中安葬,并矗立起烈士纪念碑,上书“淮海战役首战窑湾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

  解放后,时任华野一纵一师政委的曾如清,曾撰写《首战窑湾——回忆淮海战役追歼敌人六十三军》一文,以纪念窑湾战斗,并认为窑湾战斗“对于整个淮海战役来说,这只是序幕中的序幕。” (摘自《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1年4月出版的《伟大的战略决战》)……

  在靠近景点出口地方,发现一处影视拍摄点,有供游人拍照用的战国时期的武士铠甲,应该在这里打卡。

  这次自驾游出发前几天,宿迁战友于军给我发了一个小视频,内容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五次下榻的皂河边龙王庙行宫。于是,就想去看看。

  去乾隆行宫的途中,在一个路口左转弯时因疏忽大意误闯红灯。唉!可怜老夫驾照一下子就少了六分。

  乾隆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位于古老的大运河畔,北临宿迁骆马湖、南接古黄河、东连马陵山,与江苏省级森林公园连成一线,是全国乾隆行宫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唯一留存于世的宫殿式古建筑群。这座京杭大运河全线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宫殿,极具艺术成就与文化价值,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1982年以来,江苏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保方针”,不断加强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多次拨款,分别对龙王殿、御碑亭、钟楼、鼓楼等进行了大规模修缮。2001年7月,“龙王庙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文物管理部门又系统制定了抢救方案,共耗资400万元分两期再度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使这一古建筑群得到更为有效地保护。

  在乾隆行宫转悠了一个多小时,自己感觉只是走马观花般地看了一遍。然而,这片保护完好、造型美观、布局精巧的古建筑群,还有乾隆行宫里那些人少幽静、环境优美的小花园,还是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行宫建筑群,自南向北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布局严整。从“海晏”牌楼进入,眼前是青砖铺设的宽阔广场、对面是“河清”牌楼。乾隆皇帝五次下榻龙王庙,都是从“河清”“海晏”牌楼门进出的。广场南边,有一座精致的古戏楼;广场北侧,是禅殿,也是进出龙王庙行宫的山门。大门两旁,放置着两尊清中前期的皇家石狮,其造型为前脚直立、后脚盘曲、昂首挺胸、雄强威猛。据说,这两尊石狮的造型不仅在江苏省内独一无二,在全国也屈指可数。

  穿过禅殿,就是乾隆皇帝下旨建造的御碑亭。中间耸立着一块高5米、刻满了乾隆皇帝圣旨和诗文的御碑,有较高地研究价值和极高的文物价值。

  在御碑亭的东边有钟楼,西边是鼓楼。这两座楼建筑的形制、布局、尺度相同,都是重檐歇山卷棚顶。虽算不上高大宏伟,却使敕建的龙王庙更加威严、雄壮、肃穆和神圣。

  钟楼内,悬挂着一口嘉庆十八年铸制的重达一千多公斤的铁钟;鼓楼内,放置着一面直径一米四的大鼓。不知道现在钟楼边悬挂的那口铁钟和鼓楼外摆放的那面大鼓,是否还是原装货?

  当地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每当洪水来临之时,龙王庙内钟鼓自鸣、声震数里,及时唤醒、警示人们撤离险境,使百姓免遭洪水之灾。真是一个美妙、充满幻想的传说啊!这一点,更显得与许多保留“晨钟暮鼓”报时与集会功能的钟楼、鼓楼古建筑更有特色。

  接下来,到了整体建筑群的中心院落,御道上的主体建筑便是龙王殿。龙王殿是该庙最具特色的主体建筑之一,两侧对应的是东、西配殿;东殿供奉“五湖神”,西殿供奉“四海—井神”;大殿额枋,高悬一块“福佑荣河”的鎏金匾;殿前的白石月台,左右各有一座宝藏库;月台当中为祭龙台,放置着一尊一千多公斤重的大铁鼎;大殿正中,供奉着贴金东海龙王坐像,神态端庄威严,令人肃然起敬;左右两旁,分列着八大水神(俗称八大战将)。

  中轴线北端是禹王殿,也叫观音殿。禹王殿属于宫廷式建筑,分上下两层、重檐硬山。黄色琉璃筒瓦和龙吻,坐落在青石板筑成的一米高的须弥台上。殿高二十多米,是龙王庙行宫内最高的殿宇,底楼额枋上悬挂“功崇利薄”鎏金大字的朱红匾额一块。乾隆五次临幸于此,都是夜宿于这座殿宇的楼上,人们便称为正宫。与正宫相呼应,是位于正宫两侧的东宫和西宫,随同南下的众嫔妃宿居其中。因为禹王殿大门紧锁,我无法看到其内部状况。

  院落内植有柏、柿、桐、椿、槐、杨六树,取意“百市同春”“百世怀杨”,象征大清江山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兴旺不衰。虽经近三百年来风雨剥蚀,但柏、柿、槐、杨仍苍劲挺拔、枝翠叶绿,其中的黄杨树(又名千年矮)还被录入《世界名花草大全》。

  在一个小花园里有一口井,原名“贵妃井”。它挖掘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井水冬暖夏凉、甘甜润口。因乾隆皇帝五次驻跸于此并饮用过此井之水,后被当地百姓称之为“龙井”。

  作者徐建明籍贯湖北潜江,1950年1月出生,1968年2月在银川市应征入伍,任骑兵第二师四团三连战士、陆军第二十师五十九团三营七连文书、班长。1971年3月退伍,分配到银川市民政局工作,后调入银河仪表厂,任技术科产品设计员、组织科干事、劳资科副科长。1985年4月调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经济干部处。1990年初调宁夏自治区供销社,历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科技营销处副处长、机关党总支书记、保卫储运处处长及监事会办公室主任等职。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电气工程师、经济师。2010年2月退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7分4板3助3断,在场净胜46分!对不起,老詹,他要抢奥运男篮MVP

  陕西扶风14岁男孩回家途中失联已一月,发现行踪的冷库周边已排查,刑侦介入

  腕上表扣精装,华为WATCH FIT 3和陈粉丸一起带来“粉色好运”!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