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入伏以来,高温“蒸煮模式”已半月有余。气象部门介绍,预计我省本轮高温天气还将持续。
三伏天“超长待机”,热力不断升级,城市绿化如何对抗这般酷暑?记者连日来进行了采访。
烈日下,花草树木水分快速蒸发,土壤干燥硬化,补水是第一要务。市绿化园林局绿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白天烈日把土壤晒得很热,浇下去的水在土壤的包裹下成了滚烫的热水,极易灼伤植物根系。因此,高温天给绿植浇水需避开一天中最热时段,以降温后的早晚为宜。
记者昨天在鼓楼广场附近看到,上午9时许,鼓楼广场上的绿植和附近的绿化带都已浇过水,绿化工人刘师傅正在给广场角落的绿地清除杂草做修剪。
“当下的主要任务就是浇水。”刘师傅告诉记者,往常2—4天浇一次水,现在几乎每天都要浇水,通常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6时后,重点在夜间,浇水量也比往常大。浇水时要细水缓浇、均匀喷洒,确保浇足浇透。
除了早晚降温后给绿植补足水,一些新补植和名贵树木则挂上了滴灌瓶或滴灌袋。记者在鼓楼区莫干路上看到,绿化工人正在给一棵青桐挂上滴灌瓶。与传统滴灌袋不同,这款滴灌瓶由大桶装的矿泉水瓶改制而成,瓶盖处连接可调控滴灌管来控制水流的大小。
鼓楼区园林养护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自制的滴灌瓶,主要用于今年春夏新补植和近两年来补植的行道树,在确保高温天气树干湿润的同时减少日常浇水量,能起到很好的节水作用。目前,莫干路上的青桐、管家桥附近的高杆女贞等22棵不同树木都挂上了这样的滴灌瓶。
记者走访发现,浦口区的康安路、龙华路上的瓜子黄杨和小叶女贞等桩景树也都挂上了滴灌袋。浦口区园林养护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入伏以来,他们对普通绿化增加早晚间浇水频次,对价值高和名贵的桩景树都用上了滴灌袋。
在全市各大绿地广场,智能微喷灌、摇臂喷灌等齐上阵。“草本类植物,如草花和地被最不耐旱,这些喷灌系统可以模拟天然降水,均匀喷洒浇水,在有效减少用水量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湿度。”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在玄武区北京东路、蒋王庙街和马高路上看到,路旁的绿化带都搭起了黑色遮阳网。记者将手放在一处遮阳网下,明显感觉温度有所降低。玄武区园林养护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遮阳网的材料是聚乙烯,园林上主要用扁丝遮阳网,质量轻,使用方便,有挡光、降温作用,可根据各种植物所需光照程度来选择层数。对容易受日灼影响的植物,他们一般在气温高于35℃时开始搭设遮阳网,待气温下降后再撤下来。
“我们主要对不耐阳和新栽植的植物搭设遮阳网,像北京东路上的桃叶珊瑚极易被晒伤,蒋王庙街和马高路则是新栽植的金森女贞及海桐,为的就是减少水分蒸发,提升其存活率。”该负责人说。
据最新普查结果,我市现有古树名木2086棵。高温天,这些“老胳膊老腿”又该如何抗暑?
位于浦口惠济寺的3棵古银杏已有约1500年历史,最近园林养护人员每周都要来浇一两次水,一浇就是三四个小时,平均一棵古银杏要浇水一个多小时。“浇水有很多讲究,不能对着古银杏的主干浇,而是环绕树的周边绿地浇水,让水慢慢渗透到古银杏的根部。浇水面积基本覆盖古银杏的冠幅,每次大约需浇水10吨到15吨。”浦口区园林养护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给其精心补水,他们在入夏前对古树采取疏果措施,去除部分幼果,以减少夏日消耗,提高抗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