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阶段,也是阳气最少,阴气最盛的阶段。
所谓“冬至一阳生”,从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此后气候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冬季昼短夜长,气候寒冷,我们应该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宜藏不宜泻,需要饮食充养。中医认为,色黑味咸的食物能入肾而补虚,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枸杞、发菜等。
此外,驱寒就温是冬至饮食调养的另一重要原则,即暖食以助阳。此时,可适量多吃一些羊肉、河虾、韭菜、肉桂等食物。
可适当搭配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
中医认为,头面为诸阳之会,常暴露在外而易受寒邪侵扰,因此在户外要特别注意头面部的保暖防护。
寒从脚下起,脚离心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更易受寒。
除了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可以用热水泡脚,舒筋活络,促进气血运行。
对于患冻疮的人来说,可选用麻黄、桂枝、花椒、细辛等中药煎取汁浸泡洗浴,其效甚佳。
一是不可过暖,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增加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风险。室内温度以高出室外5~8℃为宜,一般控制在18~25℃,以免阳气外泄。
二是注意定时开窗换气,一般每日定时透气半小时即可。室内长期密闭会导致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使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不利于身体健康。
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运动的时长和程度,并结合冬季装束多、阳气易郁积体内的特点选择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还可促进机体气血通畅。
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保健运动场地要求小、运动量适中、安全性高、老少咸宜,是适宜在冬季进行的锻炼。
青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肌肉力量练习,尤其是腿臀部、腰腹部等易堆积脂肪的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及时放松和补充水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平和体质的个体,由于脏腑阴阳气血趋于均衡稳定,一般表现为精神愉悦、乐观开朗。
我们应积极调节自己的情感,不断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用愉悦的心情代替悲哀、低落的心情。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发热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度。
冬季常见的保健灸法有火龙灸,有些地区也叫督灸,是在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上施以重灸的一种操作,具有施灸范围大、施灸时间长的特点。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将艾灸用于督脉之上,可以祛风散寒、强督温阳、强腰补肾,增强人体抵抗力,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临床上治疗寒性凝滞过久、过深的顽疾之法。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气候寒冷,泡脚除了能够驱寒,还可引气血下行,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下面推荐六种可以用来泡脚的中药。
✿当归:活血化瘀,不仅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和炎症,还可以改善眼袋、黑眼圈、虚胖水肿,对舒缓情绪也有一定的效果。
✿食盐:改善腿脚肿胀,还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起到消炎止痒杀菌的作用。
✿益母草:益母草有活血化瘀、驱寒祛湿的作用,可缓解因气血不通引起的月经紊乱、痛经、月经量少等问题。但月经期间血量多者不宜使用。
每次泡脚时长在20~30分钟;水温在45℃左右,不可过高;睡前1小时泡脚为宜;毛巾裹脚泡可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
但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太饿的时候也不宜泡脚。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血栓患者、足癣等皮肤病患者需咨询专业医生是否适宜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