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三个!”当覆盖在眼上的纱布揭开后,小宁看到了医生伸出的手指,当拉远距离变换手指的数量后,她仍然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成了!”为无数患者带来光明的邓爱军院长话音未落,整个病房就成了欢乐的海洋,为了这一刻,医护团队精心准备了十多天;为了这一刻,小宁和家人盼了十三年。
每年的爱眼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的医护工作者们都会组织各种活动进行爱眼、用眼的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今年,志愿者们来到了潍坊盲校,对这里的孩子进行筛查。盲校的很多孩子都是经过治疗后无法康复的,那来这里还有什么意义吗?
济世之心,何需有因?经过团队的细心筛查,还真找到了四位有复明可能的孩子。小宁成为第一位准备手术的盲童。“只要有一线可能,我们就不会放弃改变孩子一生的机会”,医疗团队根据患者情况连夜制定手术方案,护理团队为手术创造最理想的实施条件。
“手术需要很多钱吧,我们负担不起……”小宁的母亲轻声和盲校的老师说道。小宁的父亲也是先天失明,仅靠几亩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小宁还有姐姐妹妹,也都在上学,家里条件非常艰苦。
“免费!”其实,在决定给小宁做手术的时候,医院已经了解到了她的家庭状况,由于公立医院严格的财务制度,需要申请审核,才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孩子家人。最终,附属医院与潍坊盲校决定共同承担所有费用,解除了孩子的后顾之忧。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就是大学公立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7月25日,完成了双眼手术的小宁终于可以看清既熟悉又陌生的五彩世界。有一句歌词唱到“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她永远忘不了帮她“掀开帘”的白衣天使,人世间的第一眼,晃动的手指和渐渐清晰的慈祥的脸,原来,医生就是这样的。
“小宁,你的梦想是什么?”“之前,我就想能自食其力,减轻家里的负担,没有过梦想。手术后躺在病床上,我睡不着,我想如果我的眼睛治好了,我也想当一名医生,像邓伯伯一样,让许多像我一样的小伙伴也能看得见。”小宁抬起头盯着医院的院徽,“我从没想过能坐在大学的教室里,如果可能,我就想上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
“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学医不容易,咱们要加倍努力啊!”,邓爱军轻抚着小宁的肩膀,从这双刚刚见到光的眼睛中看到了光。“想不想去山二医的校园看一看?”小宁点点头,开心地笑了,似乎自己的梦想离现实更近了。离开医院去坐车的一段路,小宁几乎是拉着妈妈和姐姐一路小跑,妈妈嘴上不停地说着慢点慢点,脸上堆满了笑容。
来到了山二医,小宁兴奋地登上了仁和山,在山顶俯瞰美丽的校园,流连在各色的野花间嗅着花草的清香。“这学校好大啊!妈妈你看那座楼好漂亮!”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小宁好像已经坐在了里面,遨游在医学的殿堂。
在校门口与校牌合影后,学校的老师与小宁挥手告别,希望她能健康成长,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小宁的手术虽然成功了,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尽快治疗的话,她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患儿出生后比较容易发现,经手术治疗后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幸运的是,小宁一年前来到潍坊盲校,经过我们筛查才得以发现,十几年未见阳光,孩子的眼球结构、尤其是视网膜的发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对后续视力的恢复是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邓爱军说道,“可能是家庭经济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对医疗知识的缺乏。早发现、早就医、早治疗,才是应对疾病的正确方式。像小宁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更加坚定了送医下乡的决心,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全面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
为小宁带来光明的是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中心,作为大学公立医院,中心始终坚持“学术引领 诊疗精准 服务优质”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医教研优势,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探索发展路径,优势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步履铿锵有声。中心现有医护人员1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40人,医学博士后、博士近30人,硕士40余人。亚专业设置齐全,年门诊人数近20万人次,年手术量两万余台。白内障和眼底病手术量连续多年在全省89家综合医院排名第一,荣获潍坊地区唯一的省级精品特色专科。
“为了百姓健康,我们随时出发”,2021年,眼科中心成立由29名博士后、博士组成的“眼科博士服务团”,扑下身子“志愿服务”,着眼健康民生为群众“解决难题”。近年来,博士服务团共计义诊300余次,受益群众达3万人。
“我们会一直把惠民便民服务放在首位,把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提高潍坊市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好龙头学科的带头引领作用,奋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专科品牌,办成群众信赖、同行认可、政府满意的高品质专科,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为加快推进‘健康潍坊’‘ 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邓爱军说。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