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上海博物馆携2项国家级、7项市级非遗技艺走进浦东新区花木街道,让社区市民真真切切体验了一把非遗技艺,感受工匠精神。这是上博举办的第三届“非遗点亮生活——上海博物馆非遗进社区活动”。

  一边是手掌大小的青铜“大克鼎”模型,一边是纤毫毕现的“大克鼎”。社区居民们动手体验,按照高清图片上大克鼎的颜色,给上博的镇馆之宝模型作色。上博文物修复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第三代传人张珮琛现场讲解。

  隔壁另一间教室里,上博古书画修复专家、上海市级非物质遗产代表项目“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瑛正在向市民讲解:“鬃刷、排笔、低筋浆糊……台面上摆放的这些都是博物馆书画修复的必备工具。”参与者收到了一幅珂罗版印刷的小画,现场体验画心的托裱技艺。裱好后的作品还可以带回家。

  “非遗进社区”花木专场将持续一周时间,集合专题展示、专家授课、非遗展演、互动体验等丰富的活动项目。“上博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共计展出92组展品,主要包括非遗操作工具、技艺作品、复制作品、历史老照片、技艺步骤展板等。9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及互动体验活动将向市民朋友们具体介绍上博9项非遗技艺,并在现场体验青铜复制作色、金石拓印、陶瓷修复、内囊制作与囊匣粘接、珂罗版印刷、古籍制作、榫卯拆卸组装等特色技艺,不仅为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增添雅趣,更通过非遗活态展示阐释其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上海博物馆纪委书记王万春表示,上博始终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让文物活起来,把文化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以此次活动为美好开端,上博将进一步融入“15分钟文明实践圈”建设,拓展博物馆对周边区域的文化辐射广度与深度,增进市民同博物馆间的深度链接与互动,更好地服务公众、服务城市发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代表上海博物馆赠予花木街道“何以中国”系列特展图录,以期更好地促进合作,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惠民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资源。(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