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通讯员 叶金鑫 邓立超 印锐 李国全 ■摄影:新快报记者 宁彪
清明渐近,又是祭祖扫墓、慎终追远的时节。近年来,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小型墓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正逐渐成为安放逝者的新选择。
近日,广东省民政厅等16部门联合转发了《民政部等16部委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指导意见》,把节地生态安葬率等作为衡量殡葬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要求全面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加大城乡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力度。
目前全省121个县级行政区域已有95个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奖补政策覆盖率78.5%。2017年,发放树葬、海葬补助金超过220万元,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7%左右。
记者走访广州市多个墓园,发现在众多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中,小型墓地最被市民接受,树葬花坛葬则少人问津,也有墓园另辟蹊径,用艺术墓碑吸引市民。
在广州市增城区的正果万安墓园树葬区,一改传统墓园给人肃穆阴沉的印象,这里绿树茵茵,繁花朵朵,树上挂着一串串小红灯笼,草坪里树着一个个小风车,随风转动,像一个生机盎然的公园。
树葬是将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植一棵树作为纪念,一般不留坟头,不立墓碑。而正果万安园的树葬区保留了纪念碑,刻着逝者的祖籍、名字和出生日期、逝世日期。
正果万安殡葬管理公司经理蔡海军介绍,这种树葬方式,平均每个墓穴硬化面积仅为0.48平方米。一棵树的基座大约4平方米,可安置8个墓穴,每个穴位可放置两具骨灰。他表示,这种葬式不仅价格实惠、节约土地,符合殡葬改革趋势,也可以兼顾群众为先人选用骨灰盅和“入土为安”的殡葬习俗。“随着人们观念逐渐开放,以后树葬的发展趋势肯定是更节地,可以采用小名牌,运用可降解的骨灰盒,甚至是去掉名字。”他表示。
花坛葬则是墓葬与树葬的创新,每个墓穴占地不超过0.1平方米,正果万安园的公益花坛葬对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实行全免费,每两年举办公益花坛葬集体安葬仪式。目前该园有800多具骨灰采用树葬,200具采用花坛葬,主要埋葬无主骨灰和孤寡老人。
此外,正果万安园今年将建成全省首个玫瑰艺术碑园。园区占地1025平方米,绿化面积占一半,每个艺术碑占地0.56平方米,有500多个意向碑。这些碑的造型更加灵活多样,例如有书本打开的造型,也可以根据家属意愿进行艺术设计,用墓碑艺术价值弥补面积狭小的问题。
在广州金钟墓园,记者了解到,该园新开发了9563个小型墓碑产品,负责人谢崇来介绍,这些是目前对外销售的主力产品。
以金钟墓园为例,1平方米多的小型墓碑价格为2万元起,一个骨灰格包含礼仪服务是1.6万元起,每年管理费100元。比起3-4平方米、3万元起价的传统墓碑,价格优惠不少。目前新区的墓碑占了整个园区墓碑总数的40%,还有近千亩的土地还未开发。
但谢崇来向记者坦言,目前市民对树葬、花坛葬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该园2004年推出了3600个花坛葬穴位,价格为1800元每穴,十几年过去,只售出了400个。400多个树葬穴位也只销售了60个左右。
80后武先生向记者表示:“现在国家总体提倡生态葬,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土地资源比较稀缺,我个人会支持。但老一辈可能不会接受,他们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我也会顺从长辈的意见,这应该要考虑到年纪、出生地等因素。”武先生家在江西农村,他表示当地还比较传统,连火化都不一定能接受,观念的改变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2015年至2018年,广东共安排省级财政资金投入约1.4亿元,用于资助经济欠发达地区购置平板火化机、安装尾气处理设备升级改造以及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树葬区和海葬纪念设施建设、公办殡仪馆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改扩建、修缮等)、殡葬专用设备购置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殡仪馆视频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和殡仪车淘汰更新。全省有263台火化机已加装除尘和烟气净化系统,经现场监测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目前,全省兴建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约2900座、公益性骨灰树葬区135个,有广州市从化公益性生态墓地、花都祥安墓园骨灰花葬区,潮州市农村公益性骨灰堂,清远市骨灰树葬区、深圳市宝山墓园凤凰园等。据统计,2017年,全省新建骨灰树葬区8个,分别位于惠州、汕尾、茂名、揭阳;江门新建海葬纪念设施4座。
1988年,广州市在全国首创骨灰撒海活动,截至2017年已累计撒海骨灰2.1万多具,参加群众逾3.3万人次,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由民政部门核定的,为群众提供骨灰寄存服务的公益性骨灰楼及骨灰安放地单位,从2017年开始,每年对骨灰楼(安放地)存放的每具骨灰补助10元。逝者在2013年1月1日后死亡,且生前为广州市户籍的参加2017年及以后由市民政部门(殡葬管理处)统一组织或者委托机构举办的海葬活动,海葬逝者骨灰的委托办理人每具骨灰发放补贴由1000元提高至2000元。
佛山市生态殡葬始于2003年南海区的骨灰植树活动,后将高明区更合镇佛坪岭作为骨灰植树基地,定名为“长青林”,占地约120亩。每年清明过后,各区殡仪馆便将参加骨灰植树的市民及骨灰送到“长青林”,群众把亲人的骨灰放入挖好的树坑,再放上树苗填上土,献花默哀,全程没有烧香、烧纸。截至2017年,已有超过1万份骨灰进入“长青林”,100%火化率和“无坟化”清坟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佛山市还印发了生态葬补贴实施办法,将骨灰植树补贴从300元/份上调到500元/份,2017年佛山市全年共发放补贴资金21.3万元。
近日,东莞市举办的2018年骨灰海葬活动也得到群众积极响应。活动在沙田海域举行,252名逝者选择了以海葬的方式回归自然。据东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海葬活动参加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通讯员 叶金鑫 邓立超 印锐 李国全 ■摄影:新快报记者 宁彪
清明渐近,又是祭祖扫墓、慎终追远的时节。近年来,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小型墓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正逐渐成为安放逝者的新选择。
近日,广东省民政厅等16部门联合转发了《民政部等16部委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指导意见》,把节地生态安葬率等作为衡量殡葬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要求全面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加大城乡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力度。
目前全省121个县级行政区域已有95个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奖补政策覆盖率78.5%。2017年,发放树葬、海葬补助金超过220万元,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7%左右。
记者走访广州市多个墓园,发现在众多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中,小型墓地最被市民接受,树葬花坛葬则少人问津,也有墓园另辟蹊径,用艺术墓碑吸引市民。
在广州市增城区的正果万安墓园树葬区,一改传统墓园给人肃穆阴沉的印象,这里绿树茵茵,繁花朵朵,树上挂着一串串小红灯笼,草坪里树着一个个小风车,随风转动,像一个生机盎然的公园。树葬是将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植一棵树作为纪念,一般不留坟头,不立墓碑。而正果万安园的树葬区保留了纪念碑,刻着逝者的祖籍、名字和出生日期、逝世日期。
正果万安殡葬管理公司经理蔡海军介绍,这种树葬方式,平均每个墓穴硬化面积仅为0.48平方米。一棵树的基座大约4平方米,可安置8个墓穴,每个穴位可放置两具骨灰。他表示,这种葬式不仅价格实惠、节约土地,符合殡葬改革趋势,也可以兼顾群众为先人选用骨灰盅和“入土为安”的殡葬习俗。“随着人们观念逐渐开放,以后树葬的发展趋势肯定是更节地,可以采用小名牌,运用可降解的骨灰盒,甚至是去掉名字。”他表示。
花坛葬则是墓葬与树葬的创新,每个墓穴占地不超过0.1平方米,正果万安园的公益花坛葬对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实行全免费,每两年举办公益花坛葬集体安葬仪式。目前该园有800多具骨灰采用树葬,200具采用花坛葬,主要埋葬无主骨灰和孤寡老人。
此外,正果万安园今年将建成全省首个玫瑰艺术碑园。园区占地1025平方米,绿化面积占一半,每个艺术碑占地0.56平方米,有500多个意向碑。这些碑的造型更加灵活多样,例如有书本打开的造型,也可以根据家属意愿进行艺术设计,用墓碑艺术价值弥补面积狭小的问题。
在广州金钟墓园,记者了解到,该园新开发了9563个小型墓碑产品,负责人谢崇来介绍,这些是目前对外销售的主力产品。以金钟墓园为例,1平方米多的小型墓碑价格为2万元起,一个骨灰格包含礼仪服务是1.6万元起,每年管理费100元。比起3-4平方米、3万元起价的传统墓碑,价格优惠不少。目前新区的墓碑占了整个园区墓碑总数的40%,还有近千亩的土地还未开发。
但谢崇来向记者坦言,目前市民对树葬、花坛葬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该园2004年推出了3600个花坛葬穴位,价格为1800元每穴,十几年过去,只售出了400个。400多个树葬穴位也只销售了60个左右。
80后武先生向记者表示:“现在国家总体提倡生态葬,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土地资源比较稀缺,我个人会支持。但老一辈可能不会接受,他们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我也会顺从长辈的意见,这应该要考虑到年纪、出生地等因素。”武先生家在江西农村,他表示当地还比较传统,连火化都不一定能接受,观念的改变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2015年至2018年,广东共安排省级财政资金投入约1.4亿元,用于资助经济欠发达地区购置平板火化机、安装尾气处理设备升级改造以及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树葬区和海葬纪念设施建设、公办殡仪馆设施建设(包括新建、改扩建、修缮等)、殡葬专用设备购置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殡仪馆视频监控设备安装、联网和殡仪车淘汰更新。全省有263台火化机已加装除尘和烟气净化系统,经现场监测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全省兴建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约2900座、公益性骨灰树葬区135个,有广州市从化公益性生态墓地、花都祥安墓园骨灰花葬区,潮州市农村公益性骨灰堂,清远市骨灰树葬区、深圳市宝山墓园凤凰园等。据统计,2017年,全省新建骨灰树葬区8个,分别位于惠州、汕尾、茂名、揭阳;江门新建海葬纪念设施4座。
1988年,广州市在全国首创骨灰撒海活动,截至2017年已累计撒海骨灰2.1万多具,参加群众逾3.3万人次,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由民政部门核定的,为群众提供骨灰寄存服务的公益性骨灰楼及骨灰安放地单位,从2017年开始,每年对骨灰楼(安放地)存放的每具骨灰补助10元。逝者在2013年1月1日后死亡,且生前为广州市户籍的参加2017年及以后由市民政部门(殡葬管理处)统一组织或者委托机构举办的海葬活动,海葬逝者骨灰的委托办理人每具骨灰发放补贴由1000元提高至2000元。
佛山市生态殡葬始于2003年南海区的骨灰植树活动,后将高明区更合镇佛坪岭作为骨灰植树基地,定名为“长青林”,占地约120亩。每年清明过后,各区殡仪馆便将参加骨灰植树的市民及骨灰送到“长青林”,群众把亲人的骨灰放入挖好的树坑,再放上树苗填上土,献花默哀,全程没有烧香、烧纸。截至2017年,已有超过1万份骨灰进入“长青林”,100%火化率和“无坟化”清坟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佛山市还印发了生态葬补贴实施办法,将骨灰植树补贴从300元/份上调到500元/份,2017年佛山市全年共发放补贴资金21.3万元。
近日,东莞市举办的2018年骨灰海葬活动也得到群众积极响应。活动在沙田海域举行,252名逝者选择了以海葬的方式回归自然。据东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海葬活动参加人数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