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湖广会馆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皋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乘坐414路、440路、480路区间、553路、观光巴士T002路至湖广会馆站下车
乘坐120路、141路、372路、382路、862路、871路、871路区间至道门口站下车
重庆湖广会馆始建于康熙年间,经乾隆到光绪年间的不断改建、扩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建筑系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重庆湖广会馆始建于康熙年间,经乾隆到光绪年间的不断改建、扩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建筑系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
会馆坐落在高差近40米的坡地上,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分层筑台、层层跌落,与自然地形充分结合,具有浓厚的山地特色。而且会馆建筑大多沿袭明清时期四合院布局,采用不同的屋顶结构:如悬山、卷棚、歇山等形式,既承袭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江南一带的典型建筑风格,又融汇了重庆传统建筑特色,因时间不同,三大会馆建筑风格又各有差异,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会馆为明、清时“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潮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移民历史见证,其所表现的重庆历史文化、移民文化、会馆文化以及巴渝文化是重庆发展旅游的重要一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推荐看点:青铜铸造的大禹王铜像高5米、宽2.34米,即使铜像中空也重达2吨。气宇轩昂的大禹单手持槊,左手扶膝,眉心微锁。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的集中展现。
推荐看点:八角藻井,在戏楼不仅起装饰作用还有扩音器的效果。藻井这一中原古代宫殿建筑构件的运用,不但成为客家人继承和延续中原文化的见证,而且作为独立构件,其内涵实际上已融入了中国道教中的“八卦太极图”。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重庆湖广会馆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皋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乘坐414路、440路、480路区间、553路、观光巴士T002路至湖广会馆站下车
重庆湖广会馆始建于康熙年间,经乾隆到光绪年间的不断改建、扩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建筑系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src=
会馆坐落在高差近40米的坡地上,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分层筑台、层层跌落,与自然地形充分结合,具有浓厚的山地特色。而且会馆建筑大多沿袭明清时期四合院布局,采用不同的屋顶结构:如悬山、卷棚、歇山等形式,既承袭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以及江南一带的典型建筑风格,又融汇了重庆传统建筑特色,因时间不同,三大会馆建筑风格又各有差异,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