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那不是鸳鸯,是小䴙䴘(xiǎo pì tī),也叫水葫芦,是一种会潜水的小鸟。”
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在巡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每次都会耐心为游客解答各种问题。同时,他们也深刻意识到,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已不仅是游客游憩休闲的场所,还是开展自然教育的户外教室,游客和市民主动获取自然知识的意愿逐渐增强,逐步完善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基础设施成为公园管理处的重要工作。
秉持“寓教于乐、图文并茂”的原则,力求在视觉上吸引游客的同时,传递出准确、生动的科普信息。近日,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园合理利用区的常见植物和鸟类进行调查,结合动植物分布与游览线路分布,挑选一批常见的植物和鸟类,制作了新型科普标识牌,为它们佩戴专属“身份卡”。本次科普挂牌共计229张,包括鸟类60种80张,植物94种149张。其中,植物标识牌主要分布于小车河两岸的步道两侧,鸟类标识牌主要分布于湿地科普馆鸟类科普长廊、小微湿地、水库泄洪口等重要景观节点,均为目之所及的地方。物种名称一目了然,游客还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的功能,深入了解不同种类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分布范围等详细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所挑选的鸟类均为常见物种,标识牌安装位点都是它们偏爱的地方,只要耐心驻足,细心观察,或许就能有所发现。此外,部分宣教牌还增设了二维码链接,游客只需扫码即可观看更多关于该物种的详细介绍和趣味视频,让科普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互动。
标识牌虽小,却像一位无声的解说员,为来到阿哈湖的每一名游客传递阿哈湖的自然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科普宣教牌,让每一位走进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都能成为自然生态的传播者。”公园管理方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丰富和完善科普内容,引入更多科技手段,如AR体验、智能导览等,让科普宣教更加生动有趣,让更多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
近年来,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不断在自然教育工作上探索与创新,已建成湿地科普馆、小微湿地、泡泡湿地等室内外科普基地,获得贵州省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国际湿地学校、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全国首批林草科普基地等称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阿哈湖自然教育的生命力来源,阿哈湖逐步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体系,逐步查明生物本底资源现状。截至目前,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已记录陆生种子植物122科381属556种,鸟类18目57科231种,兽类8目16科34种,两栖类1目7科13种,爬行类2目7科16种,鱼类5目10科24种。(张海波、杨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