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也称藏红花、番红花,是中药中的贵细药材。药用的是紫色花朵中的雌蕊的花柱的柱头,一朵花只生三根细细的柱头。生长过程也较长,先在大田中栽培球茎,成熟的球茎采收后再在恒温恒湿环境中培育开花,一个生长较好的大球茎能收取0.1克的干柱头,即入药使用的西红花。亩产极低,仅1千克左右,十分贵重、稀少。

  “西红花是上海的特产药材” 这一说法,即使是一些药学人员也并不理解。 “西”、”番“两字本身就是外国、泊来的意思,怎么会和上海特产药材挂上钩? 的确,西红花原产地是在欧洲南部、中西亚地区,然后,你可知道,我国明朝就从西方引进栽种。上海在上世纪70年代末研究西红花的栽培生产技术,因为契而不舍的攻克并取得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上药药材公司的老研究生黄哲夫先生等老药师的贡献突出,该项目还在1987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过去由于栽培生产技术复杂,生产成本高,产量少,价格高,几经起伏,西红花一直没有大规模生产。随着生产技术的逐渐成熟,基地种植、经营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上海市药材公司专门将原来在华宇公司旗下的西红花生产、销售独立出来,成立了上海市药材公司西红花事业部,发展势头很好。随着对西红花成分和应用价值研究的深入,加上群众保健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原来深藏不露,只有皇族才用得起的贵细药味,现在也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并且销量逐年上升。上海产西红花因其质优,性价比高,又是研究成果的发源地,自然就成为上海的特产药材了。

  近日,执业药师协会的几位老师,还有中药学教授有幸来探访上药药材公司在崇明建设镇新扩建的西红花生产基地。教授更带来了一位阿富汗高年资留学生,一路上侃侃而谈,用英语和中文详细介绍了西红花的生长特性、采摘、养护要点及综合利用价值等专业知识,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在品尝西红花饮水的同时,听着这么详细有深度的讲解,不啻人生最大享受,对西红花的信心也油然而生,大家纷纷表示自己的保健肯定要依靠上海产的优质、地道的西红花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当该留学生用微信告诉同样生产西红花的阿富汗国内的教授、同事,说中国上海开发了一种技术,不需要水、土,西红花球茎坐在桌子上就能开花,奉献花丝,阿富汗国内的这些专业人员居然说该留学生骗他们,或是故意开玩笑,等该生将大量图片发过去,不少上述专业人士都不约而同用了一个英文单词magic(魔术)来表达吃惊,等他们了解了详细情况,获知世界上最好的西红花出产在上海的该基地,纷纷表示要来参观、学习,甚至开展技术合作及产品销售。

  上药药材的西红花种植是获得国家专利的种植技术,采用大田球茎繁殖和室内培育相结合。主要分为大田栽培,室内培育,采收加工三个过程。第一年11月下旬球茎室内开花结束后移栽至大田,经过180天田间管理,次年5月起土,储存。至8、9月消毒处理后上架。球茎上架后经过严格的日照、温度、湿度管理至11月开花,采收,加工。为了保证西红花品质公司从田间种植到采收加工层层把关,培育及烘干均实现恒温恒湿工艺,做到鲜花当天采收,当天加工,当天分装。严格的基地标准化种植,向世界呈现高品质藏红花。

  目前,上药药材西红花在崇明建设镇拥有自有示范基地214亩,庙镇农户协作基地3000亩。扶持农户1500多户,年产西红花500公斤。上海药材还在云南、西藏等地合作建立协作基地,解决球茎的快速繁育,扶持当地经济发展。并在伊朗产区筹备建立定点协作基地。三十多年来上药药材一直承担着西红花种植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工作。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一家一户普及推广科学种植西红花知识,才使得崇明的西红花种植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也成为了当地重要经济产业。

  正直开花采花柱时节,不少的球茎上开着紫色的花朵,黄色花蕊和红色的花柱蕴藏在紫色花朵中,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刚冒出尖尖的花芽,似在你追我赶,尽管没水没土,但还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上帝造就的奇妙,西红花的球茎凭着田间180天培育攫取的养分,室内培育时不需水和土,做到恒温恒湿严格日照管理,自然地发芽开花,西红花的神奇功效岂不也是上帝赋予?

  女工正在摘取刚从收下的紫花中的柱头。这是一个细心活,慢慢的分离花柱,再仔细地剥下红色的花柱头上部分,又不能带根部的黄色部分。上海药材公司的西红花严格把关,杜绝黄根。

  转到墙外,只见刚收割完水稻的田地里水汪汪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牛粪的气味,西红花的生长需要有机肥,对田地的肥力要求很高,基地采用和水稻轮作的方式。由于肥力好,不使用农药、化肥,长出的水稻虽然仅为其他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一,但吃口却特别香、糯,被特称为藏红花大米,据说十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公司内部抢购一空,但是我们在基地职工的食堂中确实看到该大米,生米闻着特别清香。

  上药药材公司西红花事业部精心培育的西红花必将开得更艳丽、更芬芳,这一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