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片角镇热河村种植的红花已是蓓蕾初现,再过二十多天,灿烂的红花就将铺满原野。热河村红花种植大户秦继业告诉记者:“我们种的是省农科院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品种云红花七号,栽培上采用了省农科院研发的轻简化栽培技术,这几年种下来节本增产效果突出,还解决了茬口问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不错。”
红花是我省秋播的优势作物,种植周期短、见效快,相同土地上种植红花的亩效益值是种植其他作物的2倍以上,已成为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干热河谷地区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
“云南红花种植多采用条播和条塘播,用工较多,耕地及耙地费用高,耕、耙地后土壤墒情差时,造成水分进一步丧失,播后出苗不齐;若播后灌水,将进一步增加劳力,且杂草种子萌动,地里杂草量增加。并且播后灌水,在本身就缺水的干热河谷地区更是严峻的挑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红花专家胡学礼研究员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经作所红花研究团队针对播期选择、播种、滴灌设备铺设、田间管理、收获和滴灌回收等步骤不断探索创新,发明了一种轻简化技术进行免耕稀植栽培,使得红花能提早播种,增加红花植株的光照,改善通风透气性,减少了病害的发生率。同时,这一种植密度有利于增加红花植株的分枝数和有效果球数,更有利于采花。
目前,这一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收益高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已在永胜、鹤庆、南涧、巍山等地推广,应用面积约6万亩。采用该技术,红花亩产量比传统种植方法增产10%以上,种植成本减少一半,种植管理过程中劳动成本减少了四分之三。
“云红花七号”综合性状优良,药用成分含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是中国药典的2倍以上;红色素色价达12.3,是普通品种的2倍以上;在云南主产区平均花瓣产量32公斤/亩,高产可达50公斤/亩;平均种籽产量148公斤/亩,高产可达200公斤/亩。优质高产品种与节本增效技术的“强强联合”,让云南红花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增收“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