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到了工作的年龄,买了辆小轿车,开着车去上班。每当我坐在儿子开的小轿车里,心里总不免浮现出我的那辆廉价的自行车;而每每看到孙女的漂亮可人的双肩背书包,我很自然地想起母亲一针一线给我缝制的鲜红似血液流进我心房、滋养我生命的那个书包……这一切美好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改革开放的大潮,卷起的浪花数不清,无不彰显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闻名中外的成就。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只讲一下自己亲身经历的三朵浪花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1958年7月1日至4日,国家主席携夫人王光美来石钢(首钢前身)视察工作。在视察工作中,提出组建工农结合的经济组织,于是,中苏友好人民公社诞生。
记得那是1959年夏季,我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苏联赠送给公社几台黑白电视机,由于我们村是先进单位,因此,奖励我们模式口一台,就放在模式口大队队部。从此,每天晚上,村民们便坐着小板凳,兴高采烈地聚在大队队部的院子里看电视。即使是偌大的院子也难容的下一村子人,然而大家都想看电视,我小小年纪,只得学“孔融让梨”了,心想:自己这么小,以后有的是机会看电视。所以,我的记忆里仅仅是看过一台京剧《杏花村》,
1961年我国引进阿尔巴尼亚1959年出品的电影《山鹰之歌》。不久,电视转播,大队院子里早已人满为患。有人说:“九中也有电视!”
模式口村分西街、中街、东街。北京九中位于中街,模式口大队队部在西街。呼啦啦,如同大河分流,小伙伴儿们从西街纷纷向中街的九中跑去。校门紧闭。我们就从排水沟钻了进去。不料,也是人满为患,满满当当全都是看电视的人。记得是初冬,玻璃窗是关着的,我们只得隔着玻璃窗看,即使听不到声音,也异常兴奋。
我1970年参加工作,几年以后,班上的工友赵顺财家买了台凯哥牌九寸黑白电视机。对于老百姓来说,谁家买了台电视机,那可是大新闻!借用“凤毛麟角”这个成语是太恰当不过了。他家离我家得有十里地,我便骑着自行车去他家看电视。看完电视,我几乎都是哼着歌儿往家返。
现如今,我住三室一厅。每个房间都有电视,谁爱看什么节目就自选。客厅的彩电最大,是液晶平板电视,比写字台桌面小不了多少。
年三十儿看春晚,我们全家人在客厅边包饺子边看电视,诉说家庭变化,赞美改革开放,畅谈祖国今夕巨变,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模式口、铸造村、金顶街、苹果园、琅山、新古城、八角等,凡是石钢(首钢)的家属区每当做饭的时候,乌烟便从一排排平房房顶的烟筒升腾,最后在半空中连成一片,几乎整个石景山地区被烟雾笼罩。
做饭的燃料是石钢(首钢)作为福利配发给职工的“洗煤石”。家家户户门前堆放着洗煤石的“煤山”。节假日,家家户户全家总动员和“洗煤石”扛上了。我家也是如此:爸爸将煤末子摊开,形成个大圆圈,活像月亮上的环形山。哥哥们抬来黄土当做粘合剂往里倒,放水和在一起。然后,我把一个长方形的铁制子放在地上,爸爸用铁锨除满和好的煤放进铁制子,我就用双手拍、压,拍瓷实了,成为规规矩矩的煤饼,就把铁制子提起,放在旁边,继续摊拍第二块儿。使其成为煤饼。如此反复,地上就像列出了一排排煤饼方阵。待到晒干,就堆放在厨房里,随时准备送入火炉子里做饭。滚滚浓烟从厨房顶的烟筒冒出,如同将墨汁儿倒进鱼缸,顿时把蓝天染黑。
如今,昔日做饭的燃料都成为了我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和电气化。石景山的蓝天白云一望无际,昭示着北京蓝天保卫战的战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