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画创作早在抗战时期的敌后根据地便已开始。从1928年“朝华社”开始,到1936年去世,鲁迅一直为木刻活动倡导奔走,从出版画册、举办展览、组织木刻讲座、撰写展览前言、捐资收购优秀版画作品,以及与木刻青年间相互通讯,进行长期的学术指导与精神鼓励等方面,成为新兴版画的精神领袖。根据地版画家继承其衣钵,对其进行了发展。

  1939年由汉奸组成的晋北政权为迎合日本侵略军的“宣抚”政策,在历画、年画中印有“遍撒和平种,晋北成乐土”等宣传口号。华北沦陷区也有类似的情形,他们以石印的方式印制了一批“灶王爷”,并附以关于“强化治安”的口号,强迫农户购买。鉴于此,根据地的画家们开始创作自己的年画以应对“反动年画”。最早的作者都是来自延安鲁艺的青年画家,他们是将年画当作春节下乡慰问的宣传品而分发给农户的,但由于其绘制形式“偏爱西洋”,与传统模样尚有距离,所以未引起农民的兴趣,宣传效果不明显。

  1938年开始,先后有徐灵、沃渣、陈九、秦兆阳、田零、江丰、马达、彦涵、古元等,从延安来到晋察冀,从事木刻版画的创作。先后李少言、赵力克、牛文、阎风、刘正挺、吕琳、林军、刘蒙天、苏光、力群等,在晋绥从事木刻版画的创作。这年冬,由延安鲁艺二期部分师生罗工柳、胡一川、彦涵、杨筠、华山、黄山定、马达、肖肃、陈铁耕等组成的鲁艺木刻工作团,在北方局宣传部长李大章率领下,于1939年1月到达太行根据地,与原在地方上的美术同行一起,投入创作。

  从1939年起,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寇对对抗日根据地则进行着频繁“扫荡”,并印刷了大量宣传品,做文化上的渗透。为挫败敌之阴谋,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在武乡县召开了文艺干部大会,朱德总司令和陆定一主任在会上号召文艺工作者要加强宣传的战斗性,揭露敌人的阴谋。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须考虑群众的欣赏习惯,克服过去木刻创作中用黑白对比组织画面,一时不为群众所接受的缺点,采用我国传统的水印木刻单线平涂、画面明朗的方法。此后便开始了年画创作。

  第一批年画是在武乡县关垴村刻印的,先后印制了18种,内容涉及战斗、生产、参军、支前、建立民主政权等。彦涵的门画《保卫家乡》、罗工柳的《一面抗战、一面生产》等新年画印出后,深受欢迎,两万余张即刻散发完毕。有些住在偏远山区的老乡,得知消息后,跑几十里路程,到木刻工作团住处前来索取。

  这批木刻套色年画,多以单线条达到艺术效果,用线的变化表现物象的质感。设色上采用平涂法,兼用浓淡烘染,以表现人物面部和服装上的层次和立体变化。

  这批年画在八路军总部驻地——武乡县王家峪村街上展览时,引起了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注意。他在观赏了这批作品后,甚为满意,认为这是美术为抗战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良好范例。为此,他给木刻团写了热情洋溢的表扬信,此信由木刻家胡一川珍藏多年。

  从1940年太行山根据地鲁艺木刻工厂的统计资料可知其规模:大小30余种,印23000张。《十二项主张》:共五张一幅,挂图,四色套版,印10000张。《五月》画报:2种,三色套版,印 3000 张。民选标语:12 种,三色套版,印42000张。《中共北方局十五项建设主张》挂图:五张一幅,三色套版,共印25000张。《刘二堂》连环画一本:18张一本,单色油墨版,先印1000本。《坚持华北抗战的八路军》:大画册,共30余页(包括八路军四年来主要战斗)。出版数目尚难统计。“号外”“大会特刊”: 共印4600份。《百团大战》挂图。年画:《门神》《五谷丰登》《春耕大吉》《灶王爷》共印42000份。总计共创作套版木刻100余幅,已印套版、单色木刻共173000张。其中年画是最为大宗一项。

  太行根据地的新年画,也在国统区及国际上产生过影响。1942年,周恩来曾将这批新年画连同延安的木刻一起带到重庆展览。1943年,这批新年画又分别送到美国、英国、苏联、印度等国展览。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年画为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广泛关注。而在此之前,那些接受过鲁迅指导的青年版画家们,便开始致力于汲取民间木版年画的营养,并将之融入到新版画中来。鲁迅曾在《致段干青》的信中指出,新版画应参考民间喜爱的“花纸”(即年画):“他们在过年时所选取的花纸种类,是很可以参考的。”(见《鲁迅书信集》)为改进年画创作,鲁艺美术研究室还将40多种年画作品流动展出,根据征集到的意见,画家们进行了总结。归纳起来有两点:一则创作上强调装饰趣味,二则形式上套用神像格式。1943年,新年画以陕甘宁边区为起点,迅速向各解放区推广。由于当时的印制条件简陋、印刷材料短缺,所以作品的尺幅都不大。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以反应抗日为多,著名者有彦涵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孙玉石的《庆祝新春,庆祝解放》、罗工柳的《改良工人生活》及未留下作者名的《放下锄头拿起枪》《参加八路保卫家乡》《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打东洋》《扩大敌后爱国运动》《妇女做军鞋支援前线年时,新年画的题材内容渐呈光明欢乐气氛,密切配合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形式上也更接近民间传统样式,已进入成熟期。这些被称作“翻身年画”的作品出现在农民家中时,已为其普遍接受。1944年晋绥区创作新年画9种,印制11万份;1945年,吕梁出版社成立,印制新年画是其主要工作;1946年,冀鲁豫边区开始木刻年画的改造工作,1948年边区成立了年画工作委员会,建立了“新大众版画工厂”。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古元的《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讲究卫生》;彦涵的《保卫家乡》《春耕大吉》《军民团结》《开展民办爆破运动》《抗战胜利》;罗工柳的《一面抗战,一面生产》;罗工柳与王式廓合作的《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杨筠的《织布》;江丰的《念好书》;胡一川的《军民合作》《开荒生产》;力群的《丰衣足食》《人民代表选举大会》;邓澍的《学文化》;李书勤的《组织起来》;张晓非的《识一千字》;沃查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莫朴的《互助生产图》《五子图》;洪波的《参军图》;金浪的《刘邓大军南下图》《翻身农民领到土地证》;邹雅的《民兵练武图》;顾群的《豆选》;施展的《新年劳军》;王大斌的《从劳模会归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