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2022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上,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人物选树”名单揭晓,会议分别授予褚君浩等5位同志“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称号,傅昇岽等5位同志“第十四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称号。
该选树活动旨在鼓励和宣传在上海科学普及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推动上海科普事业发展,促进上海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本届选树自6月初正式启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被推荐者中既有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各大医院的骨干医生,也有热爱科普的资深媒体人以及投身于公益科普活动的企业管理者。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选树来自科技企业的申报人数有了显著提升,也从侧面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社会组织正积极地参与到公益科普事业中来。
在当选的5位杰出人物中,有深耕科普工作近40年,年近八旬仍坚持每月至少作2场科普报告的褚君浩院士,他还积极参与国内各类品牌科普节目录制,在哔哩哔哩等多家主流新媒体科普平台建立个人账号,被媒体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作为上海科普事业的标志性人物,他引领了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于科普事业。有从上海天文台退休后,出于对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科学传播的兴趣和责任,身体力行,几乎利用自己全部时间积极组织科创实践活动,坚持在一线提供科学传播服务的杨志根。有在肺癌科普领域倾注大量的心血,创作科普文章及动画视频的赵晓刚,由他创作的肺癌科普诗歌成为网红,他组织举办的以“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么?”为主题的大型科普活动等有口皆碑。有作为青年科学家投身元科普的代表人物姜雪峰,他善于在科普中融入有趣的故事,将科普创作融入生活。基于自身科研领域,他通过央视、上海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百度百科等新媒体平台,传播绿色合成化学以及分子多样性合成专业的前瞻性知识,增强公众对化学的理解和兴趣,消除对化学的某些偏见。有数年如一日坚持撰写心血管科普书籍、制作科普图文和视频的程蕾蕾,她擅长用细腻的笔触记录真实病例故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艺术创作短视频,无缝嵌合民众亟待了解却又经常容易忽视的心血管科普知识。她的《说句心里话》已成为国内心血管科普知名品牌。
为了科普事业后续有人,特别是加大对年轻人热心参与科普工作的激励力度,本届选树活动还特设评选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不超过5人,新锐人物年龄须不超过40周岁。本次当选的5位新锐人物中,有自2012年起先后作为核心主创与主持人参与《科学魔方》、《FM十万个为什么》等多档高热度科学类专题节目落地与播出的傅昇岽,他对《FM十万个为什么》最终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称号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推出许多广获好评的的音视频科普节目作品。有出版原创科普著作、译著30部的刘夙,他自2007年始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的科普讲座活动,建立“多识植物百科”网站,通过在线百科这一互联网媒体方式传播植物学文化知识,在生物学文化的传播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不断研究健康科普栏目的大众需求和传播方式的汤康敏,她自2014年始在《名医大会诊》、《名医话养生》等知名医学科普类栏目中担任嘉宾主持、科普顾问等,8年来累计参与录制近200期节目,创立并带领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基层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有从事儿童药学服务10余年,以药品安全为己任,通过公众号、喜马拉雅等多种渠道进行科普,组织开展健康活动、合理用药宣教科普,为儿童用药安全保驾护航,被亲切称为药学界的“志玲姐姐”的李志玲。有作为波克首席技术官的李晶,他建立科普队伍,带领公司研发团队探索“游戏+科普”的多种可能,寓教于乐,链接医疗、健康、教育多领域的跨界合作。
据主办方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及国家和本市评比表彰管理制度的有关文件精神,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决定今年起将上海市大众科学奖评选更名为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人物选树。本活动自1995年开展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四届。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对科普工作重视度和参与度的不断提升,为更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大众科学传播人物选树本届开始由每两年开展一次改为每年开展一次;除了每届评出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不超过5人之外,还特设评选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不超过5人。
主要从事天文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过去的十多年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从事大众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创实践。先后应邀指导上海市各类青少年科创活动,担任辅导专家、评审专家。任上海科学种子青少年科创服务中心理事;连续两届被聘为中国科协地球与行星科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科技出版社科技科普专家。现担任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兼科普专业委主任等职。杨志根同志几乎利用自己全部退休时间组织各种科学传播工作。近10多年来面向学生和社会公众作各类科普讲座或报告300多场次,面向青少年学生科创教育的大会辅导报告近上百场次,总受众数万人次。杨志根同志作为一名大众科学传播工作者,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研究科技老师,为上海科普教育事业发展,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于2020年获第十三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提名奖)”。
长期致力于肺癌科普,在科普创作、科普宣传方面,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肺癌的相关知识普及给公众。组织各类科普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举办了以“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么?”为主题的大型科普活动,在大型科普义诊活动中创作的“向肺癌宣战,你赢得了吗”成为上海百姓中的科普品牌,申请到同名科普视频研发与推广课题,并被央视CCTV13频道列为向肺癌宣战的典范,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倾注大量心血与努力创作科普文章及动画视频等,共创作12部科普动画片,《肺部磨玻璃影的内心独白-我本善良》等科普动画视频获奖,在各种肺癌科普讲座场合进行播放,民众接受程度高;在上海医学会科普分会的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诸多肺癌科普诗歌、原创文章;创作的肺癌科普诗歌登上美国权威CHEST杂志,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诗歌。获得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与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二等奖的荣誉。
基于自身科研领域,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化学科学普及、化学科学传播、化学精神传递,给大众带来绿色合成化学以及分子多样性合成专业的前瞻性知识传递,避免不明真相的人们对化学学科产生恐惧,提高科创社会民众的科学素养。撰写几十篇原创系列科普论文和前沿科学元科普文稿,翻译外文化学科普书籍《改变世界的分子》;受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和《透视新科技》栏目、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开创科普科学史讲解新形式;在中国科协大讲堂、北京科技馆讲堂、上海科协大讲坛以及全国各地几十所中学开展100 余场科普报告;在科普中国、百度百科等媒体录制多篇科普讲解等。以上科普内容经主流媒体传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单篇最高点击 92.7 万次。作为青年科学家投身元科普的代表,获得 2020 年上海市科普贡献个人一等奖、并当选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资深指导团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专家等职务。
在心血管领域撰写制作大量优质科普书籍、科普图文和视频。心血管叙事医学科普故事书《医生最懂你的心》和《说句心里话》系列先后荣获“健康中国年度杰出科普作品”、中国健康科普创新大赛“科普图书十佳”等,成为国内知名心血管科普品牌。制作近400条科普视频,每日更新,全媒体矩阵推广受众累计超6亿人次。2021年,《说句心里线》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撰写出版我国第一部肿瘤心脏病学科普书《说句心里线》,并制作心脏科普动画系列,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专委会进行全国推广。牵头联合多家医疗单位、科普传播平台以及患教组织的覆盖全媒体的心血管科普全媒体矩阵推广团队一起“说句心里话”,帮助公众增进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吸引更多医学人才踊跃投身心血管科普创作与推广。在心血管领域坚持线上线下开展科普传播,荣获“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全国十大科普影响力奖、第一届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公益之星奖”等。
致力科学普及工作近40年,被媒体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参与和组织的科普演讲、科普宣传和竞赛评比等活动近6000场次,获得相关奖项计150余项;近3年来,每月至少作2场科普报告,针对学生、群众、干部、企业家、科技人员等不同听众,设计不同讲演内容和侧重点。积极参与国内各类品牌科普节目录制,在哔哩哔哩等多家主流新媒体科普平台建立个人账号。2020年上海科技节期间,与中国科学院“墨子沙龙”栏目合作,以直播的方式面向公众作科普报告,成为新冠疫情期间线上科普活动的优秀范例。发表科普文章近百篇,撰写《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参与编写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多部科普著作。组织推出“上海市21世纪科普创作形象工程”——新型原创科普丛书《原来如此》系列丛书共300多万字,总发行量超十万册,首印8000套上市即售空;该系列丛书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重视科普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联合薛永祺院士等各领域专家,以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参与各项国家重大任务科研团队的中青年骨干为中坚力量,组建了一支年轻有活力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五年累计开展科普宣传千余项,线年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也是上海市唯一一位奖章获得者。
自2007年开始一直从事植物分类学、科学传播、科技史和科技哲学等工作,以科普著作的创作和翻译及科普网站的建设为主,科普文章、科普理论及科普活动为辅,致力于科普以生物学文化为主的现代科技文化。为了使生物学文化的传播取得更好的效果,多年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和线下的讲座等活动,受众人群涵盖各个年龄段;出版原创著作《植物名字的故事》等、译著《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30部,获国家及省部等级别奖项20余项。先后获得梁希科普人物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普人物)二等奖,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在多年科研科普经验提出的综合性知识生产-传播模式下,借助其自身的多学科文理贯通的知识背景,利用传统及新媒体传播媒介,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从多维度多角度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完善传统的科学普及模式,优化科普传播效果。
探索将中医药专业知识与丰富的舞台经验结合,不断研究健康科普栏目的大众需求和传播方式,独立完成选题策划到台本撰写,2014年开始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医学科普类栏目《名医大会诊》担任嘉宾主持,现担任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栏目常驻嘉宾和科普顾问。8年来累计参与录制近两百期节目,并以科普顾问身份参与栏目脚本策划。综合运用各类新媒体渠道,带领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科普团队先后推出公众号、云课程、短视频、微电影等300余篇/部,编辑出版《经络健康》科普日历。在市科委专项资助下,策划实施系列科普项目,带领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创立并运营科普公众号,完成专业推文100多篇,短视频20部,微电影1部,录制“社交癌”电视专题节目3期,并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创立并带领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校园,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开展各类科普讲座活动,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累计达到150余场,影响群众万余人。
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安全用药科普学组组长,PSM安全用药联盟全国优秀讲师,获健康报“2019 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带领团队在2014年5月开设上海市首家“儿童用药问答”微信平台,365天全年不间断义务值班,累计为 15 万人次儿童提供药学服务,先后获得“第八届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医疗服务创新先锋奖)”、上海市医务工会“星光计划”二等奖等荣誉。在喜马拉雅电台开通儿童科普专栏,收听超过20万人次;发送的科普推送、音频、视频等累计点击量超过 2000万;出版《“志玲博士”帮你越过儿童用药的 28个雷区》《“志 玲博士”在线解答儿童用药的热点问题》2本书籍,很好地补充家长在儿童用药方面的知识空白。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发布相关视频,两次登上“上海发布”公众号平台。在澎湃新闻、B站、喜马拉雅、东方网、看看新闻 Knews等 11 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普及儿童安全用药知识, 累计受益人群 12 万余,疫苗科普累计受益人群 42 万余。
将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与科普事业相结合,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开展游戏与科普结合的多种尝试;建立专业科普队伍,于2021年建立专家工作站并任站长,目前已超60人,专门负责科普类游戏的研发。带领团队与上海科技馆等单位共同策划和组织发起旨在推动中国科普游戏产业良性发展的2021中国科普游戏大会,这是我国科普游戏领域的首届高峰论坛。带领团队研发的科普游戏多次参与全国科普日、第十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等市级、国家级重点科普活动,共有50多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其中。联合相关专业机构,开发一系列科普游戏作品,涉及航天、生物、医疗、疫情防控、数字生活、党史等,旨在通过有趣好玩的游戏形式,吸引更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了解、理解和热爱。倡导波克城市于2021年出资成立上海正向数字化技术研究院,为科普游戏研发提供一个需求方与开发者对接的平台,已聚集大量游戏从业者、高校学者,开展了大量科普游戏的讨论与尝试,积极探索发挥游戏的正向价值,推动科普数字化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自2012年起开始从事科学类节目的制作与主持工作,现为上海广播电视台科学家族工作室主管、首席制作人、主持人,先后作为核心主创与主持人参与《2012进行时》《安全进行时》《科学魔方》《极客秀》《新闻实验室》《FM十万个为什么》《青未来FM》等多档高热度科学类专题节目的落地与播出。11年来,不断提高自身节目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广播科学类新闻专题节目主持特色,刻苦钻研、不断探索,目前创作的科普节目时长已近3000小时,访谈各领域科技工作者近千位,撰写的科普节目文案近300万字,先后出版《我们为什么这么臭》《生命的战争》等科普著作。个人与所在团队及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表彰,在节目策划、主持、编辑等方面水平不断提高,对《FM十万个为什么》最终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称号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积极策划、主持,组织开展本台多项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获得多方好评;在媒体融合领域,更敢于创新、落实到位,推出不少获得广泛传播的音视频科普节目作品,收获广大互联网受众的喜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放弃京多安的真相!巴萨黑洞被曝光:负债30亿欧 俱乐部的未来已被“透支”
OpenAI推出新功能,将允许企业“定制”目前最强大的AI模型GPT-4o
红米Note14 Pro已入网:首发骁龙7s Gen3处理器,下个月发布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