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宝山革命公墓主干道一直往北山走,第一站便是玉岑园,这里便是生态墓园的骨灰廊,是立体安葬的集中区域。在玉岑园正门,是一座全木质结构的牌楼,是该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该园的入口。进入玉岑园正门,正门两侧有一副对联:“玉岑回廊长留浩气,灵安仙山永慰英魂”。进入园中,只见园内亭台楼榭、雕梁画栋,设有山石流水,种满花草,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院落。

  北青报记者走了一圈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全封闭式的骨灰廊,依山势而建,道路蜿蜒曲折。孟宪铠表示,玉岑园的立体安葬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骨灰亭、骨灰墙、骨灰廊并搭配角亭。园中种植了松柏、玉兰、海棠、五角枫等10余种花草植物,堆砌景石营造假山,使园中的景色更加生动,富有层次。该园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设计骨灰格位10020个。据悉,立体安葬是最节约土地的生态安葬方式,该区域自2014年5月开始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安放4000多份骨灰,每年可安放司局级骨灰800余份。

  在各个墓区内,地上都零星地分布着一些小块的白色自然石,部分自然石前侧已经安放了逝者的纪念牌,代表已有逝者在此长眠。孟宪铠表示,自然石葬以锦带、海棠、松柏等常绿植物为背景,自然石作为地上标识,中间点缀金鸡菊等开花植物,形成独立景观。正所谓“无石不园”,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重要的表达形式。

  景观石葬是自然石葬的另一种方式,根据地形、地势特征由多个景观石错落堆砌而成,再以紫薇、鸢尾、玉兰、松柏等植物为背景,石间点缀兰花、大丽花、孔雀草等开花植物,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型景观区。

  在生态墓园小广场的西侧,立着一块大约一人高、15米长的弧形壁雕,上面镌刻着北宋画家郭熙的著名论著《林泉高致》。围绕着壁雕周围,平行搭建着一排弧形的长廊,里面还设有座椅可供家属休息。

  紧挨着壁雕底部的土地,便是用作骨灰撒散的区域。逝者的骨灰放置在可降解骨灰坛中,深埋土层1米,不保留任何标志,使之融于自然。整个壁雕骨灰撒散区占地50平方米。孟宪铠表示,骨灰撒散可以使土地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每个墓区都将设置骨灰撒散区。

  孟宪铠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整个生态墓园内,将开辟出多个小型花坛,用于花坛葬。例如在主干道南侧的一个大约30平方米大的空间内,结合墓园局部环境营造出自然花境,通过自然置石围合出花坛,栽种榆叶梅、红枫、丁香等10余种花草绿植,置石40余个,每一个自然景石都是一个墓碑。而按照传统方式修建墓碑为10余个,通过这种节地安葬方式目前可安葬40余个,使墓碑掩映在花境之中。

  此外,花坛葬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在主干道两旁有几组石灯台,由于石灯台上方的空间较大,它们同时也是一个个小型的花坛,上面可种植花朵。孟宪铠表示,设计花坛的灵感来源于汉代宫廷中的石灯台,形式简洁厚重,文化内涵丰富。它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同时又具有安葬功能,每个石灯台的花坛内能安葬2份骨灰。

  在中心广场北侧的荷园就是水葬区。该水面面积95平方米,岸边安置景石100余块,可以作为安葬骨灰的标志物。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设计了一个可循环的小型瀑布,蜿蜒的水系配以烂漫花卉,湖中种植荷花、芦花、菖蒲等植物,横跨水面的是一座大约5米长的汉白玉石桥。水边置石与瀑布巧妙结合形成了小桥流水的灵动画面。

  树葬则以合欢树、海棠、玉兰、松柏等植物为背景,在树的周围设置自然形状的泰山石作为墓碑标志,泰山石与树和谐地搭配着,上面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据悉,根据树形大小,树的周围可以安葬3到4份骨灰。北青报记者仔细观察发现,不少树木周围已经安放了骨灰,若不是有家属在树旁摆放了鲜花用于祭奠,乍一看还真难以分辨出这树底下就是一方小小的墓地。

  工作人员表示,每一种树都有一定的寓意,像石榴、海棠寓意多子多福,银杏、玉兰寓意品格高洁,松柏寓意万古长青。家属可以根据喜好自行选择树种。

  相较于其他几种安葬方式,草坪葬则显得更加简单而质朴。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草坪葬直接以大片的草坪作为底色,骨灰安放在地下,再在上面安置一块0.2平方米的小型卧碑,卧碑掩映在茵茵绿草下,远远望去一片浓浓绿意,形成了一片开阔的绿地景观,与周遭环境十分融洽。

  上周末是清明节祭扫的第一波小高峰,不少市民或步行或驱车前往墓园祭奠先人,往日宁静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内人来人往。公墓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公墓早就推出了多项举措,如在骨灰堂、烈士堂、暂存室设立了10个免费鲜花祭台,在一墓区领导人撒放区免费摆放了高档鲜花,并提前免费为烈士墓碑描字、粘花瓶。此外,公墓还开展了免费代祭服务和个性化花篮定制服务。

  北青报记者在墓园内转了一圈发现,在骨灰堂南侧的小广场,搭起了多个小棚子,各种便民措施也早早地准备就绪。为了方便祭扫市民,公墓可提前预约24小时祭扫接待服务。在骨灰堂正门东侧,有一处便民服务区、休息区,里面有两台饮水机免费为群众提供热水。在饮水机一旁还放置着几台轮椅,腿脚不便的市民可以免费使用。此外,市民每人可免费领取一支鲜花。

  在便民服务区东侧,有三位志愿者在为市民免费发放抹布等祭扫工具。为了应对意外情况,公墓还贴心地在现场摆放了急救药品、便民工具箱。如果手机没电了,还可以在电池加油站免费充电。在革命公墓骨灰堂内,也摆放着多把梯子,便于家属为骨灰墙高处的亲人扫墓祭奠。

  革命公墓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墓区内四辆摆渡车从早上6点半就开始上岗,免费接送祭扫群众去往北山扫墓。此外,墓区还增加了几处临时休息区和流动卫生间,方便群众祭扫。若祭扫群众有任何问题,也可以直接咨询现场身着蓝色背心的志愿者。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全国规格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它的前身是明代“褒忠护国祠”。自1950年建成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在革命公墓骨灰堂,长眠着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战功显赫的革命将领、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以及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先烈英模、国际友人和仁人志士。目前,革命公墓共安葬、安放骨灰34000余份。近年来,八宝山革命公墓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