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普通的口袋公园、社区花园相比,社区植物园是一隅生机盎然的丰盈、一种温润如玉的陪伴、一份生命浩瀚无垠的感悟、是城市中看得见、听得到、闻得着、摸得到的万物自然……
以打造黄浦“社区植物园”为目标,黄浦绿化市容局积极与上海植物园开展合作,让上海植物园的优良品种、前沿知识、实用技术为城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活力,为城市带来一个个维持和提升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岛屿”,并通过科研科普联动挖掘教育宣传价值,引导更多市民关注和探索城市生物多样性,切实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
2003年以来,黄浦区先后引入上海植物园的玉兰、海棠、杜鹃、牡丹、山茶、鸢尾、观赏草等植物类群的新优品种,丰富的植物品种资源在黄浦落地成根,形成玉兰园、海棠园、琴键春园、森邻花园等20余个独具匠心、资源丰富的小型专类植物园。
位于重庆南路南昌路路口的“玉兰园”,栽植了“星花玉兰”“黄鸟玉兰”“玉灯玉兰”等20余种新优木兰科植物,是市中心木兰科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绿地,更配植自然、可持续的多年生植物花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赏花胜地。
人民公园海棠园栽植了北美海棠、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湖北海棠、木瓜海棠和苹果海棠共7个品系,数十品种,1500余株,是名副其实的“海棠植物园”。
琴键春园位于黄浦滨江绿道世博段内。染井吉野樱与郁金香呈“琴键”状排列,每年春天粉色樱花搭配近百个花色品种的郁金香,带来精彩夺目的视觉盛宴,周围更配置大寒樱、松月晚樱等樱花品种,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位于黄浦滨江绿道世博段的月季园,栽植了30余个品种的月季,包括大花香水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等品系,并搭配多种宿根花卉和观赏草,光彩夺目,且具有可持续的生态效应。
藏身于黄浦滨江十六铺码头的藤蔓花园,以藤蔓植物为特色,配置了丰花紫藤、银藤、蔓长春、络石等藤本植物,更运用香樟、朴树、金桂、红枫等40余种植物构建高稳定性的植物群落,营造出了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多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生态空间。
“云之丘”,寓意“祥云入里”,取意于山北小区旧址“如意里”,与保留至今的“吉祥里”共同构成的“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营造“云之丘”的景观意向。
“云之丘”花园栽植了北美海棠、垂丝海棠,以及来自上海植物园的“小橘灯”、“上植品种海棠”等珍贵化海棠品种。海棠树下是由西洋杜鹃、卡拉多纳鼠尾草、狐尾天门冬、芙蓉菊、佛甲草等20余种多年生花卉构成的花境,能吸引蜜蜂、草蛉等访花昆虫;果实能够为野生动物提供越冬的食物资源;树下隐蔽环境能为小动物提供躲避空间,呈现自然友好、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
森邻花园位于威海路黄陂北路北路武胜路路口。改造中充分保护利用绿地大乔木资源,并结合水杉和香樟林下空间特点,引入上海植物园的蕨类、苔藓等植物种群,并配有一系列科普标识牌,打造城市森林中的“孢子植物园”,重现自然感和生态感的森林景观。
计划依托现状生态条件,邀请专家开展野生鸟类观察和多样性调研等科研科普结合的特色活动,并结合艺术装置将真实鸟类活动“可视化”呈现,推动形成一处鼓励市民亲近自然的市中心“好奇心研究所”。
黄浦将继续与上海植物园等专业部门联动,推进更高品质、更融合、更活力的进阶版“黄浦社区植物园”。以多样性、多彩化的“植物丝带”勾画街区环境与公园等自然环境一以贯之的相通体系,打造低碳、可持续的“街区植物博物带”,塑造居民身边“生物多样性”环境。
同时,结合植物园掌握的立体绿化适生植物品种资源,以及建筑立面绿化、屋顶绿化营建等技术,利用建筑表皮、阳台、屋顶可以打造多维生境,推动“建筑上的植物园”。
此外,计划依托黄浦市民园艺中心服务体系,打造“菜单式”园艺服务,推广家里的“一平方米植物园”等,以“人与自然共同生活”的理念,推动更全面、更细颗粒度的人、城、自然共同体。
面向未来,黄浦将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共生,以及市民在其中的精神与情感体验,加强与植物园等专业部门合作联动,以“社区植物园”等创新方式,为城市生态注入更多元、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让“公园”不再仅仅是城市的补充或缓冲的绿色空间,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新型城市形态,或是城市的另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