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融媒体记者 毛庆)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军领导的国际团队在内蒙古乌海“植物庞贝城”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瓢叶目植物化石,确认它具有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方式,同时又具有种子植物的木材结构,是种子植物的姊妹类群——前裸子植物的一员,解决了困扰古植物学界近百年的谜团。相关研究成果3月9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军介绍,瓢叶目是常见于煤系地层的一组古老植物类群,主要生活在3.3亿到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中消失。它是华夏植物群的特色和代表类群之一。其植物系统分类位置从1931年该目建立以来始终是个谜团,曾被认为是真蕨类、楔叶类、前裸子植物,或者一个独立的分类单元。之所以无法定论,关键在于缺乏植物的整体形态和内部解剖信息;已有的化石材料较碎小,更无解剖学特征。
乌海“植物庞贝城”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是大约3亿年前的赤道低纬度热带雨林地区,为广阔的沼泽平原。当时,在乌海市乌达区西北方忽然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炙热的火山灰飘落下来,终结了这个盛极一时的森林王国。火山灰将所有的植物封存起来,避免了腐烂或被其他生物体吞噬,3亿年后的今天,大量保存完好的植物化石得以面世。
火山灰中保存下来的植物化石,为揭开古植物学最大的谜团之一——瓢叶目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机会。
王军带领团队对来自内蒙古乌海“植物庞贝城”的瓢叶目家族新物种乌海拟齿叶化石进行解剖,发现它同时具有孢子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种子植物的木材结构,可以确认“乌海拟齿叶”和它所属的瓢叶目属于前裸子植物——这类植物最早见于泥盆纪,并由此演化出了种子植物。这一发现将前裸子植物的地质时间范围延长了大约6000万年,并没有像先前认为的那样迅速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