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刺绣是一种集纺织、印染、剪纸、刺绣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其绣品图案精美、色彩艳丽,成为助力侗乡民众增收的特色产业。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同乐村寨从屯,一名绣娘在制作小饰品(8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同乐村寨从屯,侗族刺绣传承人韦丽姣在制作绣品(8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同乐村寨从屯,侗族刺绣传承人韦丽姣在剪纸制作绣品图案(8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同乐村寨从屯,侗族大歌传承人吴春月(左一)在学习刺绣(8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同乐村寨从屯,一群绣娘在合影留念(8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侗族刺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将从地理视野出发,探讨侗族刺绣的起源、发展、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侗族,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处,尤其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锦屏县及周边地区。这里山谷纵横,林木茂盛,为侗族刺绣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灵感源泉。侗族刺绣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百越时代,其织绣技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侗族刺绣是一种用绣花针穿刺,将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附着在织物表面,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工艺技法。在侗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是“盘轴滚边绣”,其基本绣法由“盘轴绣”和“滚边绣”两种刺绣方法组合而成。这种绣法以平整、细腻、色彩鲜明著称,充分展现了侗族妇女高超的刺绣技艺和审美情趣。
侗族刺绣的工具和材料也颇具特色。刺绣剪刀小巧精致,由老师傅手工打造;底布多采用侗女自织的棉布或亮布,亮布以其独特的深蓝紫色和光泽成为侗绣的独特标志;绣线则经历了从桑蚕丝线到丝光棉、毛、腈纶、粘胶和涤纶等多种材料的发展变化。这些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侗族刺绣的技艺精湛,也反映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侗族刺绣的纹样丰富多彩,主要分为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和景物纹四大类。这些纹样大多来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实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例如,鱼纹象征着吉祥和富足,龙纹则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祈福避祸的心理;榕树花纹和花草纹则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依存;几何纹如卍字纹、回纹等,则体现了侗族人民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侗绣中,“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尤为突出。吉祥的主题常以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演绎,如借桃代寿、借牡丹代富贵等,这些花鸟虫草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与华夏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文化和仁、义、礼、智、信的理念相吻合,反映了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拜。
侗族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展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侗族刺绣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侗族刺绣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如建立传承人制度、开展技艺培训、推广刺绣产品等。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侗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侗族刺绣是地理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是侗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术中的瑰宝。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侗族刺绣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