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的戈壁上,一幕罕见的动物被红外相机捕捉:一只戈壁熊首次出现在镜头前。自2020年起,这片土地上便多次记录下了这种神秘动物的踪迹。
伊吾县与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接壤,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戈壁熊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
这里的环境与戈壁熊的栖息地不谋而合,使得伊吾县成为了这些珍稀动物扩散的重要生态廊道。
追溯到2015年,蒙古国的科学家们为一只戈壁熊佩戴了卫星跟踪颈圈,监测到它曾跨越了中蒙边境,在伊吾县生活了一个多月,享受着这片土地的美食,之后才悠然返回蒙古国。
可见,这次在下马崖乡拍到的戈壁熊,很有可能是从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跑过来觅食。
戈壁熊,是棕熊家族中的一个独特亚种,或可称之为一个独立的类群,以其非凡的适应力在沙漠戈壁地带生存,被誉为蒙古国的国宝,其地位之尊崇,堪比我国的大熊猫。
据《自然》杂志介绍,戈壁熊与喜马拉雅棕熊同根同源,但在50万年前,它们开始分道扬镳,各自演化成为独特的亚种。
戈壁熊的身形虽不及其它棕熊那般魁梧,却也独具魅力。成年公熊的体长可达150至190厘米,肩宽约90厘米,体重在100至180千克之间;而母熊则更为娇小,体长130至170厘米,体重大约在100千克左右。
它的头部宽阔而圆润,吻部尖长,一对毛茸茸的圆耳分外引人注目。身后的尾巴虽短,却也灵动可爱。四肢粗壮有力,爪尖略显粗钝,而肩背部那块高高隆起的肌肉,更是赋予了它前肢惊人的力量。
戈壁熊的毛发以金黄色为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脖子后面那条浅白色的肩带,宛如一位优雅的绅士,披着一条精致的围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的胸前并没有像西藏棕熊那样的月牙斑纹。
戈壁熊,仅在蒙古国大戈壁保护区A区的荒漠上存活。它们在这片雨水稀少的戈壁滩上,还又独特的生存智慧:在低洼地带挖掘坑洞,巧妙地储存珍贵的水分。
尽管戈壁熊行走时似乎总是带着一种悠闲的摇摆,但当捕食时刻到来或面临天敌的威胁时,它们会迅速改变步态,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它们的奔跑速度可达到每小时约40公里。
戈壁熊的生活习性同样引人注目。戈壁熊不喜欢群居生活,它们宁愿与羊待在一起,也不喜欢与同伴一起觅食。
成年公熊通常独自漫游,而母熊则在大多数时间里独自生活,只有在哺育下一代时,才会与小熊一同外出,享受短暂的家庭时光。
戈壁熊,作为适应力极强的杂食性动物,很少挑食。无论是灌木丛中的嫩叶,还是枯草间的草根,抑或是诱人的浆果,戈壁熊都来者不拒,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而当机会来临时,小型动物如鼠兔、野兔、草原鼠等,更是它们打牙祭的美味佳肴。
在捕捉草原鼠的技巧上,戈壁熊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它们蹲守在鼠洞前,如同雕塑般静止不动,等待着草原鼠的探头。就在那电光火石的瞬间,戈壁熊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啪”的一声,一掌击下,让草原鼠瞬间丧命。
然而,当耐心耗尽,戈壁熊也会采取更为直接的方法。它们利用锋利的熊爪,挖掘鼠洞,一把抓起惊慌失措的草原鼠,连同它们辛苦贮藏的食物,一并吞入腹中。
一头成年的戈壁熊,每天能够捕食5至11只鼠类,一年下来,这个数字竟高达约2000只。
蜂蜜,这种自然界的甘甜馈赠,同样也是戈壁熊的心头好。它们会沿着蜜香一路追踪,直至找到蜂巢。即使面对野蜂的漫天飞舞和猛烈攻击,戈壁熊依然毫不畏惧。
戈壁熊,这一曾经遍布世界的珍稀物种,如今仅在蒙古国的戈壁中以及中国新疆留下其足迹,它们的身影曾两度被世界濒危动物名录所记载。
戈壁熊数量的减少,与其生存环境的恶化密切相关。近年来,土地退化、气候变化、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的丧失,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使得动植物种类不断缩减。
戈壁熊依赖于植物及其耐寒耐旱的根部为食。但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戈壁上的水分日益减少,植物生长变得困难,戈壁熊也面临着食物短缺的严峻考验。
戈壁熊的种群数量稀少,最乐观的估计也不超过100只,遗传多样性的匮乏使得种群的延续岌岌可危。
而且,在这片广阔的戈壁滩上,戈壁熊极低的种群密度意味着在发情期,个体寻找配偶的机会微乎其微。在已知的50多只个体中,仅有15只雌性,这无疑加剧了繁殖的困难。
戈壁熊的生育周期长,产仔数量少,通常每两年才产仔一次,每次仅产下一崽,而幼崽的成活率也相当低,这无疑也是导致戈壁熊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戈壁熊还面临着偷猎和非法采矿的双重威胁,这些非法活动不仅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也直接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