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校长,湖南文理学院客座教授,常德市人大代表,常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荣膺湖南省首届名优校长、常德市优秀校长、湖南省骨干校长精英班“杰出学员”称号,荣获首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连续六届获评高中物理市级学科带头人。2023年,入选教育部“双名工程”,成为湖南省首届名校长培养对象。
凭借连年领跑市直学校,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高效精准的管理体系,它被誉为“常德教育的金字招牌”。
2022年,芷兰顺利转型,迈入公办体制行列。人们清晰地看见,改制后的两年间,芷兰以稳步攀升的办学质量,兑现了“改制不改质”的庄重承诺,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教育舞台上愈发耀眼。
20余年风雨兼程,以校长周相兵为代表的芷兰人筚路蓝缕,辛勤耕耘,与这所学校共同成长。可以说,芷兰的创办历程,也映现着周相兵个人的奋斗故事。
繁花盛开的初夏,记者走进这所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学府,追寻周相兵的教育足迹,聆听他的教育故事,感受他的教育情怀,见证他的教育追求,分享他的教育思想。
记者:常德市高中名校林立。“大面积高质量发展”的常德经验令人瞩目。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芷兰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办学定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走出自己的办学之路的?
周相兵:回望芷兰的发展历程,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市域教育生态的滋养。九个县(市、区),九所一中,加上芷兰,共同见证了常德教育的繁荣。
客观来讲,名校云集,于学校发展既是幸事,也充满挑战。而芷兰之所以能在教育茂林中独树一帜,首要之因在于,既深刻融入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又能在均衡中寻求超越。
1998年,芷兰建校,办学理念随之树立——质量立校、文化领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即便是26年后的今天,这仍可视为教育定力在办学中的具体表达。记得2019年,我上任后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体育课,第二堂课我走进了音乐课堂。当时大家都感到很意外,其实我是有心为之,要传递这样一种导向——芷兰的孩子,一定要身心健康,实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和文化成绩不是矛盾体,两者能相互促进。
我是学物理出身的,如果用物理的视角看教育,就会明白,好的教育一定要和学生“同频共振”,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所以,即便在分秒必争的高三年级,也必须坚持这一导向。除保障常规体育课一节不落之外,在高考冲刺的前三个月,我还精心策划了三大活动:倒数第三个月,于柳叶湖畔组织拉练,强健体魄,磨砺意志;倒数第二个月,于市委党校组织党史学习,厚植信仰,坚定方向;倒数第一个月,于校园举行成人礼,体验幸福,感悟成长。在最紧张的高考前夕,这如何不算一份独属于芷兰的办学定力?
当然,不可否认,有些家长选择芷兰,就是为了孩子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但真正了解芷兰的人就会明白,“成绩”并非芷兰着墨的重点。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构建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策划了丰富的体艺活动,构建了科学的养成教育体系,还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当孩子习得优秀的心理调适能力、学习能力,提升身体素质后,未来人生的每一“考”,都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记者:“年轻有为”,是许多业内人士对您的评价。从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成长为一所名校的校长,您仅用了近10年时间,这段经历引人注目。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您?在您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深刻的体会?
周相兵:至今,我不敢妄言有何成就,但借由这则提问,也想起了生命中的一些贵人。他们的言传身教,给了我巨大的勇气和力量。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县城的师范生寥寥无几,父亲身为孤儿,却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师范专业,成了一名教师。那些年,村小办学环境异常艰难,父亲非但没有萌生退意,反而身体力行,带学生一起粉刷教室,加固校舍,一点点优化学习环境。儿时,我常跟随在他的身后,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去上课,去家访,去为受欺负的学生“讨说法”……亲眼见证他引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大山,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这种简朴而充实的生活,给了我从教最初的启迪和最纯粹的勇气。
记得走进湖南文理学院的第一天,他头戴红色头盔,正在不远处的车棚里娴熟地锁着摩托车。我与他素不相识,而他却好似“老熟人”般,一看见我便冲了过来:“你是从湖北来的周相兵吧?来来来,我带你报名去。”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引荐我认识了大学班主任,不到20分钟后,又推荐我为班长候选人。
“为什么?为什么?”我满脑子疑惑。直至后来他才“解密”——在开学前,他就已细致审阅了所有新生的资料,而我,是唯一一位提交了详尽自我介绍的学生,且“多年来,少有学生能如此深入地自我审视与总结”。
在多媒体尚未普及的年代,他仅凭三色粉笔,就能在黑板上绘制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知识图谱,让学生一目了然。年轻时,我的课堂曾被许多领导和同事赞美,也因此不自觉生出一种初出茅庐的自信。在众多赞美声中,唯有他直率指出:“物理教学必须表达精炼,尽管你的设计精妙,但废话太多,还要磨练!”即便那些直言不讳的话语偶尔让我面红耳赤,却也如同“磨刀石”,砥砺着我的成长。严格教导之下,我一路闯关,登上了全国教学大赛的舞台。如今,他已离世多年,但这段师生情谊仍对我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驱动我保持谦卑,不断学习。
记者:2016年,《湖南教育》曾以《让文化流淌在师生的血脉里——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纪实》为题,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了报道。今天,芷兰的学校文化建设日新月异,内涵更加丰富,影响更加全面。在您看来,学校文化在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教师、学生的成长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在环境,芷兰属于全国最早一批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学校,融合屈原文化与常德地韵,打造出了二水潺潺、三亭静立、四桥飞架、五园争艳的美妙场景。学生生活在校园内,美好品质在潜移默化间生发。
二在团队,芷兰横跨2个校区,共12个年级,拥有8000余名师生,规模庞大,但与之相对应的,却仅有5名核心管理人员。高效运转、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秘诀,就在于团队的“精诚团结”。这有一个背景,即起初,这所学校并不为人所知,招不到多少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份经历让每名教职工都凝聚起一份共识:我们的名字与学校息息相关,我们的命运与学校荣辱与共。
三在风貌,“精神抖擞”,是芷兰人亮眼的标签。就拿近期的新教师招聘会来说。面对琳琅满目的招聘展位,芷兰如何脱颖而出?教师们脑洞大开——迅速打造出彰显芷兰特色的文创产品,礼赠应聘者;展台旁摆放咖啡与矿泉水,照顾应聘者;搬来电视与音响循环播放学校的宣传片,“诱惑”应聘者。更用心的是,我们还为长时间等候的应聘者准备了多把小凳子。现场,即便有其他学校的校长开玩笑地“索要赔偿”,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地赞叹:芷兰的成功,源自对每一件事的极致重视,绝非偶然。
其实,在教育生活的每个瞬间,芷兰人都从不吝啬展现自己的热情与创意。记得2023年新春晚会,为避免孩子们被冗长的校长致辞搞得“耳朵起茧”,我提议送出别开生面的新春祝福。中国新年里登高的习俗给了我灵感,于是凌晨时分,我和师生一起攀高峰、等日出,录制了一则独具特色的拜年视频。红霞满天,映照出我们勇攀高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也传递出我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当视频在晚会上播放时,孩子们兴奋得尖叫连连。教育的美好与温度,尽在不言中。
四在服务,优质的教育源自贴心的服务,而服务的艺术,则于细微之处见真章。举个例子,一次一名高三女生偶然碰见我,随意聊天时说:“天台上要是有凳子该多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那休息了。”短短三日,我就安排相关人员,实现了孩子“不经意”的小心愿。芷兰校园内营造的开放、包容与信任的氛围,让每一个声音都可以被珍视,让每一条建议都可能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
所以,芷兰最亮眼的文化是什么?我想,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人”。无论是拿粉笔的教育者,还是从事后勤保障工作的职工,身上都散发着一种芷兰特有的风范和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记者:芷兰是名副其实的“大芷兰”——师生近万人,横跨小、初、高。芷兰是如何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有哪些可行的策略或是成功的经验?
讲个小故事吧。我在芷兰当过7年班主任、6年政教主任,期间,大胆推行班级自治管理,坚信“真正的卓越,源自学生内心的自我驱动”。孩子们用行动给了我最好的回应——课间操时,当其他班级尚在教室里磨蹭,我的班级就已在操场上站好;做完操后,人群逐渐散去,他们却自发多跑两圈,锻炼身体。更难忘的是,有一年我远赴外地参赛,荣获全国教学比武一等奖,而我的学生也在没有我带领的情况下,在校运会上摘得桂冠。当孩子们向我致电报喜时,电话两端,是跨越距离的激动与骄傲,也是师生间无须多言的理解与默契。
那时,我的秘诀是充分信任、大胆鼓励。90%的学生都能在此策略下显现出行为自觉,而剩余10%的学生也会在“大部队”的带动下被动规范自我言行。受此启发,现在,我在全校范围内推行自治管理,以开放的姿态、赞赏的话语,激励学生广泛参与。比如,重视小才子——面向全校学生广泛征集高考对联、校运会会徽、学校吉祥物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比如,精选小干部——打破传统由班主任推荐、学校直接考察任命的模式,转而采用更加民主与透明的流程选拔学生干部,让每位候选人都能有充足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治理愿景。再比如,培养小代表——成立学生民意代表大会,鼓励学生建言献策,共建美好芷兰。迄今为止,学生会和学生民意代表大会共向学校递交提案200余条,其中兼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最终被学校采纳的大小提案有60余条。
现在,学生治校理校渐成气候:校门口每天都有学生执勤维护秩序;各类活动在学生干部的精心组织下井然有序;校门前的单车停放整齐划一;食堂早餐的品种在学生的建议下更加丰富多样……可以说,自律与自治既帮助学生赢得了自在,同时,也为他们赢得了尊重:常德市滨湖公园、临江公园、河洑森林公园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他们每年都要接待不少中小学生,其中,印象较深的是芷兰的学生,几百名学生到公园开展活动后,地面上还是干干净净的,令人称赞。
周相兵:一是构建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这是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石。为此,我们将加强与专业科技机构的合作,并引入全国顶尖教育专家资源,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二是着眼于管理队伍的优化与升级。在保持现有管理团队优良素质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内将完成管理队伍的结构性调整,选拔并培养一批兼具高学历、深厚一线教学经验和高度教育热情的复合型人才,以他们为引领,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当下家庭教育中日益凸显的“温室效应”,对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心理健康构建、体魄锻炼及性别角色认知等方面存在潜在威胁。基于此,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家校共育,加强学生的品格锤炼与行为塑造,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引导,端正学生性别认知,增强其心理韧性,让男生如绅士般风度翩翩,女生则如淑女般温文尔雅。期待芷兰校园内,姹紫嫣红、欣欣向荣,培育出更多身心健康、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的优秀人才。
采访周相兵校长和他眼里的芷兰学校,相较此前的报道,更显“耗时费力”。或许因这两者的风华,都非浅尝辄止所能及、非浮光掠影所能感。
经验太足——虽然建校时间不长,但芷兰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成绩,一年胜过一年,一年更比一年好。办学成绩节节攀升的足迹背后,有太多芷兰密码,等待解密,引人解密。
感情太深——关于教育的故事,和周校长从晨光破晓,聊到了日暮低垂,没有午休,也只草草在办公室解决了午餐,但经验的分享,却并没有因此而缩减时间。不可胜计的荣誉之外,是周相兵金句频出、声情并茂的讲述。打动我这名年轻记者的,并不只是倾囊相授的办学经验,还有这份对学生、学校,甚至是教育同仁的感情。也正因如此,下笔才尤恐“道不尽”其情感的丰沛,“理还乱”其思想之深邃。
等待已久——拜访周校长之约,始于2023年,而线年初夏。期间,周校长身影匆匆,忙于校务,忙于高考,忙于中考,忙于省级名校长工作室……一见面,他连声致歉,而我却不由欢喜:这份等待,生动地阐释了名校之所以名、名校长之所以强的内在逻辑。采访前日,2024年高考成绩新鲜出炉,芷兰再创历史新高。频传的捷报与累累硕果,再次为这份等待赋予了最详尽的注脚。
这一切,让我不禁想起《论语·雍也》中的那句古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周校长用自己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成人达己,成己为人”的教育之路——成就他人,升华自我。
此刻,夜已深沉,万籁俱寂。我提笔记录下这份感动与思考,向和他一样,默默耕耘在教育田野的智者致以敬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为讨好美国和日本,叫嚣中国该解除核武的时殷弘,后来怎样了?
半年收145万!一贪腐副队长收钱后想退出遭商人要挟,痛哭:金额越来越高,我害怕
资深球迷桂二牛昨晚去世,曾因球赛落败,怒砸17寸黑白电视还跳进长江,当地足协、俱乐部发文悼念
海淀实验中学校长林伟明:扬锺君义,承钱老志,致海实情,筑中国梦|开学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