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古树名木遗存异常丰富。近年来,我市在开展古树名木普查、挖掘古树名木文化等方面花了不少工夫。那么,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现况如何?有哪些好的保护经验?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及专家。
【古树】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树龄500年以上的,定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年至499年的,定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年至299年,定位三级古树。
【名木】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树龄在20年以上的,各类常绿树及银杏、水杉、银杉等胸径在25厘米以上的,外国朋友赠送的礼品树、友谊树,有纪念意义和具有科研价值的树木。其中,各国家元首亲自种植的定为一级保护,其他定为二级保护。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四千多年城市史的洛阳,古树名木遗存异常丰富。”市林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共普查建档古树名木10419株,约占全省建档古树名木总数的1/4。其中,古树群27个,共计5241株;名木29株;散生古树5149株。
该负责人说,我市的散生古树多分布在古刹庙宇或者民间的房前屋后,古树群则多分布在大型林场、风景名胜区中,主要有侧柏、皂荚、国槐、柿树等本土树种。
古树等级根据树龄划分。目前我市建档一级古树934株,二级古树1318株,三级古树2897株。全市最古老的散生古树是新安县树龄2600年的橿子栎。
“2001年,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统一安排,我市正式启动古树名木第一次普查工作,建档古树286株;2006年开展了第二次普查工作,建档1627株。”林业局工作人员说,“由于保护古树名木的普查和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社会的重视和参与。”
近年来,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2009年,我市投入45万元对全区的古树名木重新进行细致的普查,共建档古树名木10419株,比2006年普查结果多8792株,并全部完成GPS定位及其挂牌保护。
为了给这些古树名木上“户口”,2010年我市组织编写了长达50万字的《洛阳古树名木录》,让它们有了“户籍档案”。
该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地把每株古树名木和每个古树群的相关信息分条缕析地列出,全市所有在册古树名木相关的信息清晰可见。例如:豫C4398,橿子栎,树龄2000年,树高17米,胸围820厘米,平均冠幅11.5米,生长势:旺盛,位于宜阳县赵保乡龙王庙村大橿子树村村后,GPS坐标:N3816027 E19600865。保护单位:大橿子树村村民组。
“该书是目前我市介绍古树名木最全面的工具书。”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张超峰说。
此外,我市林业部门还开展了大量古树名木文化发掘整理工作,调查整理与古树相关的传说逸事,为古树名木写“家谱”、拍“写真”。
由于我市古树名木数量多、分布广,给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当前,我市在古树名木保护上仍有短板,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我市的27个古树群和5000多株散生古树的权属结构复杂,既有政府、国有林场所有,又有集体共有,还有的属于寺庙或私家财产。不同主体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重视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致使古树名木保护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记者了解到,在白马寺和关林等风景名胜区及深山区的古树群保护完整,生长态势良好;但散生在民间村落的古树名木,由于管理观念落后,加之有人为或自然破坏,部分古树长势不容乐观。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修造护栏、挂牌保护中是第一步,古树复壮、日常管护等技术更需要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当下,我市古树名木保护所需的资金费用主要依靠管护单位或所有人自筹,不能满足古树养护需求。近期,在洛宁县召开的全省绿化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包括我市在内的安阳、濮阳、商丘等多个地市,均认为资金缺乏是古树名木保护滞后的短板之一。
2001年10月,我市出台了《洛阳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和2006年进行修订,对城市建成区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行规范,而我市90%以上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在9个县(市),现有的政府令涵盖范围小,尚未覆盖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古树名木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但当下对古树名木的开发、保护仅处于初级阶段,其历史文化价值、美学景观价值、种质资源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等未得到深层次开发。开发的缺失,也成为社会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不重视的因素。
对于如何切实保护古树名木?长期从事相关保护工作的林业部门负责人给出建议:
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立法应覆盖全部城市建成区和广大农村,形成依法保护的长效机制。通过古树名木立法,设立行政许可,划清古树权属,规范古树名木迁移等事项的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古树名木的破坏。同时,落实养护责任,真正做到“树有人管,责有人担”,建立古树名木责任追究机制,用法律的利剑保护古树名木。
保护古树名木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管护单位除积极向各级财政申请资金之外,可结合实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如以单位和个人认养、认捐的方式来保护。
各部门要结合古树蕴含的文化资源,依托地区特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爱古树,人人护古树”的良好氛围。如洛宁县推出古树名木文化旅游线路、开发古树名木专题邮票、拍摄古树名木宣传片等;栾川县也结合景区开发,把古树名木作为景区名片来打造,通过宣传、保护、开发、融资等方式营造“爱树、护树”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