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出来后,中国人口总体不乐观,性别失衡,生育率低,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更是引起重视。
如今我们已经开放二胎政策,东北更是全面放开生育,但是政策出来后,国人生育意愿并不积极。想想也是,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内卷成风,养娃成本高。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说:“房价就是最好的节育工具。”
房价那么高,多少人想买都买不起。不过,最近我无意间了解到阴间的房价,妈呀,都死不起了。近年来,很多地方频频曝出“天价墓地”,看了那些价格,让人不禁感慨一句:“生买不起房,死买不起墓。”
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属于第三产业。
由于许多地方公益性公墓投入有限,环境和基础设施比经营性公墓差,而且,公益性公墓按照申请顺序分配,客户不能自发选择墓地位置和朝向。也就是说不能选一个风水宝地!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了。秉着“死者为大”“孝字当先”的观念,不少人宁愿花点钱去买经营性公募。
随着这类公墓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墓地经营者看准了商机,推出更侧重于个性化、高端化的殡葬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
搜索“无忧选墓网“,以北京墓地2021年的价格为例,北京城六区及周边各区的墓地起售价为5800元-210000元不等,热销墓型都要10万、20万。
上海、深圳的墓地价格也高得“吓人”。上海墓地平台网数据显示,福寿园双墓价格25万元起售;长安公墓双墓18.2万元起售;清竹园双墓16.29万元起售。而墓团网平台数据显示,位于深圳盐田区的大鹏湾华侨墓园墓地起售价为50万元,最高可至400万元。
面对天价墓地与混乱市场,有一位人大代表终于看不下去,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提出要整顿墓地经济乱象。
人大代表崔建梅认为:“墓地开发比房地产更加暴利。‘天价’墓地频现,部分地区竟然出现了‘死不起’‘葬不起’的情况。”“在一般用地上修建经营性公墓客观上形成了‘死人和活人争地’的结果。”
面对天价墓地,对于买不起墓地的困境,一些资本家很贴心地出台“墓地贷”服务。
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联合陵园推出“墓地按揭贷”,最高可贷款20万元,期限可达10年,80岁客户可让孙辈做贷款人。
这事曾在网上引起热议,生而为人,阳间一座房,阴间一座“房”,“双房奴”那不得背“两份贷“!
如果不想贷款,也买不起当地墓地,怎么办?退一步,委屈点先人——异地安葬!
河北省三河市灵山宝塔陵园,前来祭祀逝者的市民络绎不绝。在陵园停车场内,放眼望去半数以上都是“京”牌私家车。
当你买不起北京的墓地时,距离北京40公里的河北涿州成为折衷方案。生在北京,葬在河北,成了不少北京人的归宿。
随着越来越多的京人落户河北,涿州的墓地价格也被抬高了,2014年左右突破了万元大关。
上海的朋友,则把墓地买在了苏州。早在2007年,《扬子晚报》就曾报道,苏州市的墓穴,已经有85%都卖给了上海人。
到了近两年,苏州出台限制购买墓地政策,如果你不是苏州户口,就不能在苏州购买墓地。这种“限购政策”是不得已的,因为目前苏州80%以上的公募土地不足,如果没有外地人限购政策,5年后苏州的逝者都没地安葬了!
此外,还有聪明的客户,选择在城市周边的乡镇地区购买便宜的小区房来当“骨灰房”。比如之前天津滨海新区中塘镇的“骨灰房”,就被曝光在网上。
这是因为墓地的产权只有20年,住房产权70年,如果拆迁了还有补偿,想想还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但是你想想,如果你的邻居是骨灰盒,半夜起床,透过窗户看到隔壁闪着摇曳的烛火,多瘆人!
买了墓地,你还可以买骨灰盒、墓碑,墓前的石狮、香炉、摇钱树等装饰品,还有礼仪费、安葬费、安葬车等等,一切花费,只为让逝者风光大葬。
人寿保险机构SunLife的一份全球丧葬费用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平均丧葬费用约37375元,约占年平均工资的45.4%。从全球来看,中国人丧葬费用占年收入比例排在世界第二。
排名第一的是日本,丧葬费用占年平均工资的比例为68.3%,其余国家或地区丧葬费用占年平均工资的比例均不足20%。
我们都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搞葬礼,只会被资本家割韭菜。与其在亲人死后大搞面子工程,倒不如“厚养薄葬”!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殡葬服务,价格高得离谱。后来有一位美国记者杰西卡·米特福德,写了一篇《美国式死亡》,详细地揭露了殡葬行业是如何通过剥削顾客牟取暴利的。
谁都知道,当亲人去世后,人们往往会陷入极度的悲伤情绪中,特别舍得为已故亲人花钱、好像多花一分就更能表达内心的哀悼。这时候,殡葬服务公司就掐准了顾客的心理,利用各种推销话术,诱导顾客选择所谓更“高档”、更“豪华”的殡葬套餐。
比如,在销售员的口中,一个用料更高级的棺材就代表了“更高的社会地位”,一套“高定款”的寿衣就能让死者显得更尊贵,如果再肯花一大笔钱,死者就能搬进“富人群墓地”。
推销员会明里暗里告诉顾客,把死者的葬礼办的风风光光,一来可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悼和爱意,二来,对在世的人,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彰显,一个豪华的葬礼,会让身边人对投来羡慕的眼光。总之就是,花了钱,才配得上为死者的一生画上一个庄重的句号。
除此之外,殡葬服务中还有各种“魔幻现实”的服务,比如如何给死者化妆、打蜡、理发,让死者看起来和活着时候一模一样,甚至还有公司推出了“死后胸型恢复”的文胸。当然了,这些附加服务都需要亲属付出额外的费用。但人们也往往乐意掏钱,仿佛只有这样,亲人就真的没有死去。
可以说,殡葬行业的谋取暴利的招数是应有尽有,而且这个行业还有一个特殊性,不管是哪种社会文化,往往都是“死者为大”,葬礼和死亡也有种种禁忌,也就是说,顾客付钱购买了墓地和各种奇葩殡葬服务后,哪怕不满意,也不可能“七天不满意退款”。
最后是这股浮夸的殡葬风越刮越大,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那叫死了亲人,还要空了钱包,简直是苦不堪言。杰西卡·米特福德的这篇《美国式死亡》一经推出,在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也引发了美国的立法改革。
不久之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针对殡葬行业制定了许多新的规定,一举终结了殡葬业的暴利时代。直到今天,美国普遍采用的火葬以及简朴的葬礼,还被人们称为“米特福德式殡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