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就有很多代代相传的传说与习俗。而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就意味着有很多不同的传统习俗。

  中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地域文化。这种特点在中国的婚嫁和丧葬仪式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从老祖宗传承来的东西有很多,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很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是这些讲究却是不可或缺的,是文化的象征。那么,你又知道多少呢?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不同的地域,传统习俗会有一些差异。而这些细微的差异,有时候也会引起一些歧义。

  自古以来就有“十里红妆”的说法,在宋朝更是达到巅峰时刻,这一点在电视剧《知否》中就有很明显的体现。

  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传统的固有的习俗,很多人都是一味遵循,而从未理解其中深意。虽然因时而异,但是也有很多情侣因为彩礼的问题,最终落得个遗憾收场。

  彩礼的问题,南北方不同,每个城市甚至每个乡镇都会有差异。而婚嫁的很多习俗和讲究也都有差异。

  婚嫁是一个很繁琐的过程,每一个小细节都想讨个好彩头,图吉利,所以,事无巨细都需要提前沟通。

  而彩礼是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现代社会,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调解的问题。首先,双方都要明确,彩礼不是买卖。

  彩礼和嫁妆是给两个刚刚组建家庭的年轻人的“地基”,至于以后会怎样,就要依靠两个人自己打拼了。这才是彩礼的真正含义,如果大家都能明白,可能就会少很多遗憾吧。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除去过年过节的讲究,有两件大事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婚嫁之事,已经提到过,有很多讲究。

  另外一件就是丧葬之事,也叫白事。从古至今,都有死者为大的说法,可见世人对逝者离世的重视。

  历朝历代,皇家都十分重视丧葬之事,尤其是礼仪的讲究。除了皇帝大婚,举国欢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之外,另外一件就是皇帝的身后事。

  秦始皇从继位之初,就开始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自己的陵寝,连选址都是要能人术士百般推算的。

  而皇帝的葬礼也都会很隆重,举国哀悼,甚至还要安排人守灵三年。从皇帝到臣子,三年之内也都要谨言慎行,甚至不能办喜事。

  而葬礼的繁琐,从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葬礼中能看出一二。葬礼,是办给活着的人看的,沟通的也是人情。

  而在民间,也有很多民间的说法,比如“积雪压坟,必出贵人,逢雨打灵,后代必穷”,就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说法。

  普通人家,没有皇家的气势,但是对于丧葬之事也十分讲究,又因为这些说法都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不免就带上了神秘感。

  如果有积雪覆盖在坟头之上,那么这一家族就要出贵人,如果出殡的时候,遇到大雨,那可能就意味着家族的后代生活不会太好。

  这样的说法,不知道从何而来,也没什么科学依据,但是人们还是接受了这些说法,也会下意识在乎这些说法。

  遇到大雨,道路难行,墓地里更是状况百出,出现意外的几率就会提高,而且雨天很容易把坟墓冲塌,这可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而雪盖坟墓,就意味着这一年降雪颇多,俗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也意味着来年开春,会有好的事情。

  这样好像也还算是解释的顺畅。不过按照很多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是祖辈迷信的一种说法。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讲究礼法,也十分重视孝顺二字。父母在世时,要孝敬双亲,父母逝去,也要好生安葬。

  所以古人对这些丧葬事宜的讲究还是很重视的,这也是一种子孙后代对父母的孝顺的体现。

  在古代,老人去世,要将尸体保存三天或者七天,才能下葬,这期间,要有人守灵,有人送纸钱,有人摆贡品,陆陆续续会有有人前来吊唁。

  而下葬的棺椁也十分讲究,甚至到一针一线都有诸多说法,流程也十分繁琐,下葬的时间也要挑选。

  如果是在朝为官,还要主动请辞,回老家为双亲守灵,皇帝才会觉得这是孝顺的表现。这样也在皇帝面前树立了一个好的形象。

  现在,在一些农村依然保持着这些讲究,第三天会让逝者入土为安。但是,在城市里很难再见这种丧葬流程了。

  首先是因为明文规定,禁止土葬,都要经过火化,再有就是土地十分紧张,城市里根本没有传统的陵墓。

  逝者身后,只能火化后,家属领回骨灰,葬入墓地。而墓地也是像房子一样买来使用权而已,一块墓地也价格不菲。

  至于诸多讲究,也往往随着仪式化繁就简了,简单地哀悼,举办告别仪式后就结束了,没有以前的那些“繁文缛节”。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是必然,老祖宗一代一代传承下,很多都是智慧的结晶。

  比如节气时令的说法,至今仍在沿用,也颇为实用。但是有一些东西,也还是要辩证的看待。

  例如丧葬之事,古人看来是一种孝顺的表现,但是在现代人看来,人在世时,多些陪伴还有给老人好的生活条件,比遵循这些身后事的繁琐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