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台风及其名称的由来是怎么样的呢?台风的命名,则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在国际上,台风的命名由世界气象组织负责,并遵循一套统一的命名列表,而且这些名称既包括了各种自然元素,如风、雨、云等,也涵盖了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生物,这些名称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易于记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台风的发展动态,下面就去看看台风是如何命名的吧!
不同的洋(海)域有不同的名称。在西北太平洋称为台风,在东北太平洋(140°W以东的太平洋)、中部太平洋(180°~140°W)、北大西洋称为飓风(Hurricane)。在其他洋(海)域仍称为热带气旋(TropicalCyclone),但在澳洲的民间中有“畏来风”(即“畏来畏来”)之称。
1989年以前,我国将达到热带风暴强度者称为台风。而将达到台风强度者称为强台风(SevereTyphoon,缩写为STY)。自从1989年起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划分时,达到台风强度以上者已不再划分。
但在本书中,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将最大风速≥50m·s¹(相当于15级),中心最低气压≤950hPa称为强台风。中心最大风速≥70m·s-¹,最低气压
“台风”一词在英文中称“Typhoon”,它是汉文的音译。最普遍的看法认为,“台风”的名字是由汉语“大风”(TAFENG)一词而来的。也有人认为,台风同我国的台湾相联系。中国古代伟大的航美国按照Saffir-Simpson分法,把飓风(含台风,热带气旋)分为5个等级:通常把1级称为轻度,2级称为中等,3级、4级称为强,5级称为超级。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五级。各地向外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